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四百七十章開雙線

都說事不過三,可儂智高依舊試了第四次,這一次他索性只求每當宋朝舉行南郊大典時,貢金千兩,換取同邕州互市的待遇。

結果自然不用說,大宋上下仍舊不許,這就是在故意與他劃清界限,而當初宋廷對儂氏的態度可全然不同。

儂智高的父親已被交趾國所殺,現在的交趾國正打算對廣源州以及特磨道的部族下手,儂智高就算再傻也看得出,這是宋廷在故意把他作為犧牲品來換取大宋與交趾國之間的安寧。

至於他儂智高,什麼也不是,以前的情分也不過是在利用儂氏鞏固大宋的西南邊防而已,因此儂智高造大宋的反理所應當。

如果當初宋廷答應了儂智高,並且給他一定的實權再封以清貴官職,那大宋的西南邊防將會由儂氏以及依附儂氏的大小部族來承擔,而不會演變成今天的模樣。

當這些軍校生的文書送到葉安手中後,他便對大宋朝堂徹底無語了,到底是多麼愚蠢的人才能想到這種最傻叉的對策來?

明明有一支能征善戰的部族軍,明明能把交趾的威脅防患於邊州之外,大宋非要寒了人心後,再想辦法來找補。

一旦邕州丟失,那大宋的西南也就徹底糜爛了,其他的羈縻州也會望風而動,畢竟大宋在西南的控制能力一項是疲軟的,只能通過所謂的羈縻政策來分化,拉攏。

而此時的他已經打算向南方派遣武裝力量,先一步穩住南方的沿海地區,再派遣工匠和培訓好的熟練技術工人去。

河西與南方連通這是第一步,而在南方擁有武裝力量,同時發展航海是第二步,若是放在以前他或許不會考慮南北雙線發展的可能,但現在,對於河西來說再開一條線完全不成問題。

南北雙線操作有著一定的風險,但同樣也會伴隨著相當大的利益。

這也是葉安投資儂智高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