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四百九十一章噩耗頻傳

皇祐四年五月丙寅儂智高抵達廣州城下,開始了起事以來最艱苦、歷時最長的圍城戰。

六月甲申,廣、端州都巡檢高士堯在廣州市船亭同儂智高進行了一次軍力較量,為儂智高所敗,但廣州城堅防嚴,守軍又得到外援,儂智高久攻堅城不下,給大宋集中兵力南下以時間,面對著日益緊張的形勢,儂智高只好解除長達五十餘日的廣州之圍。

儂軍退出廣州,遇上英州知州蘇緘在四十里長的路上佈設槎木、巨石為礙,被迫繞道由沙頭渡江,北上清遠縣,欲繞道北上連州、賀州。

攻賀州不下,在這一帶轉戰一個多月。九月庚申,儂軍西攻昭州,知州柳應辰發揮大宋文臣的傳統藝能,棄城而逃。

至此,廣南大片土地已經淪陷,成為南天國的一部分,可惜儂智高已經上頭,並未穩固自己佔領的土地,城池,以及最重要的百姓。

而是不斷轉戰廣南各地,這也暴露了南天國最大的問題,以戰養戰,終難繼續!

身在南天軍中的河西軍校生們早就發現問題,並且以善意的勸誡為主向儂智高遞交了文書,可惜,儂智高一個外族人很難理解漢家文明的智慧,更不懂土地,城池,百姓的重要。

可另一邊,身為南天國宰相的黃師宓卻在不斷慫恿攛掇著儂智高繼續東進,以戰養戰,擴大南天國的控制範圍。

用他的話來說便是:“開國便要擴大疆土,天下雄主莫不如此,一旦休止兵戈,則疆土必定,趙宋自太祖便是如此,陛下又何必重蹈覆轍?!”

一邊是河西軍校生的勸誡,一邊是黃師宓的慫恿,舉棋不定之下,儂智高只能相信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東西。

在他看來,南天軍已無往不勝,所到之處甚至不用進攻,知州便會望風而逃,又何必聽信那些來自河西,乳臭未乾的軍校生?

事實勝於雄辯,可眼見卻不一定為實。

儂智高的行為無論是在葉安還是在狄青眼中都是在作死,只不過他作死的速度要比大宋反擊的速度快,故能多作一會而已。

在開抵英州時,在英州守備楊畋因怕被圍攻,竟然採用了堅壁清野的辦法——棄地燒糧。

葉安與趙抃在看到文書後同時大罵楊畋愚蠢,這時候不拖延儂智高的行軍速度也就罷了,還要自毀糧草?

廣南又不是隻有英州產糧,還有別的州府產糧,大宋損失的越多,百姓投靠南天國的機會便越大,何況英州地處險要,非是不可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