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四百九十三章沒有皇帝會怎樣?

十月良秋,站在成都府的城牆上能夠一眼看到城外成都平原上的金色稻田。

得益於李冰父子,整個四川也只有蜀中這片平原適合耕種,川東一帶多山,川西一帶多水,大巴山與蜀水河組成了巴山蜀水,也使得整個蜀中只能靠中部的成都平原耕種。

因此也造就了天府之國的美譽,蜀中為何相對富庶?因為地形,因為生活在這裡的百姓需要同惡劣的自然條件鬥爭。

於是乎成都平原的人們辛勤勞作,而川東與川西的百姓多擅經商。

蜀中的絲綢謂之蜀錦,乃天下一等一的綢緞,蜀中的百姓打井出鹽,川鹽販運天下,至於茶葉,木材更是數不勝數。

巴山蜀水雖造就了蜀中艱苦的地理環境,但同樣也為蜀中百姓提供了屏障,易守難攻的地形,使得蜀中數次免於戰火。

就連老趙家都因為蜀中的地勢險要,而選擇抽走這裡的財富,想要通過貧窮政策來限制蜀中發展維護統治,但接過卻是逼得蜀中蜀中創新出交子來代替不斷貶值的鐵錢,以解決銅錢不足的錢荒。

蜀中百姓就是這樣,看似在一片世外桃源之中,可奮鬥起來的動力連巴山蜀水也擋不住。

但就是這片土地上的百姓卻要受到大宋不斷的壓榨,梓州知州何郯算是與河西接觸比較早的官員,他曾說過:“擇守來頒茲土政,治人頗與他邦殊。”

大宋對蜀中乃至整個川陝四路採用了不同其他州府路的特殊化政策,而禍根是當年就已經埋下的。

後蜀皇帝孟昶投降後,蜀中仍有七萬蜀軍,大宋相較於在別的小朝廷直接發放錢財,農具,良種後解散軍隊不同,而是讓這七萬蜀軍發兵赴闕,前往東京城服役。

這種簡單粗暴的詔令最終引發了蜀軍的暴亂,蜀軍集體反宋,推舉全師雄為統帥,企圖一鼓作氣將宋兵趕出蜀地。

但那時的大宋兵鋒正盛,大將王全斌鎮壓叛亂之後,屠殺降俘就算了,甚至有兩萬蜀軍並未參與叛亂,他又擔心這些後蜀軍人會響應這次叛亂,下令部下將其全部屠殺。

兩萬無辜軍人,背後有多少的家庭?再加上那些在叛亂中被殺的蜀軍,幾乎大半個蜀中都對大宋恨之入骨。

但這還不是大宋針對蜀中特殊統治的全部,蜀中地形好,物產豐富,於是大宋為了防止出現割據,終宋一朝禁止蜀人任本地官,並且宗室出官從政於外方,惟不許入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