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四百九十五章驟變

  很多年前就已有來自河西的年輕人站在街頭闡述河西的觀點,抨擊大宋的弊政,甚至早早便「預言」了範公慶曆新政的失敗。

  每一樣都被他們所言中,這些人漸漸的成為蜀中的座上賓,成為蜀中大儒和讀書人所理解,甚至嚮往的存在。

  河西的學問是能夠給河西,百姓,帶來好處的學問,這一點毋庸置疑。

  他們所講的格物學讓人耳目一新,甚至能促進百姓的生產,而格物學中專修醫術一派的河西學子居然能深入百姓的生活,為百姓治病。

  水蠱病原本在蜀中很常見,但現在已經幾乎沒有了,為何?全賴這些河西學子中的醫者,他們上山下溝,去往蜀中每一處有人住的地方,告訴當地百姓一定要把水燒開了喝,否則水中有毒蟲就會鑽進肚子裡,然後肚子越來越大,人越來越消瘦,最終腸穿肚爛而死。

  短短几年的時間裡,水蠱便徹底消失在了蜀中,就算偶有出現也很快被撲殺,現如今的蜀中百姓多飲熱茶,就算天氣炎熱也會燒水放涼再飲。

  單就這點便讓蜀中百姓對河西學子感恩戴德,就連瘴氣之症皆消失不見,要知曉原本瘴氣肆虐時,常常十室九空,蜀中百姓稱這些河西學子為「保生大帝」坐

  第四百九十五章驟變免費閱讀.

  下弟子,甚以瓜果供養。

  就這卻並不是全部,那些當年年輕的河西學子已在蜀中紮根多年,上了歲數的他們非但沒有驕傲自滿,氣勢凌人。

  反倒是開始廣開院門,甚至出錢,出力興辦學堂。

  他們不喜歡學堂這個稱呼,而是改名為學校,也不侷限於一個讀書的院子,而是一片很大的地方,將孩童分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九個等級。

  對應所學的內容也是各不相同,但皆離不開讀書認字和數術之道,儒學也沒拉下的同時,還要學習格物。

  看似很多,但只要每年學習不同的內容,慢慢的就會積攢下令曾付林都為之驚歎的學問。

  而這不過是河西學子的滄海一粟,幾乎蜀中市面上的各行各業皆有他們的身影。

  漸漸的蜀中百姓便習慣了他們的存在,並且開始遵從他們的教導,甚至自願推舉他們為行頭。

  至於原本地痞無賴一般的行頭則被快速的取代,他們不是沒有反抗,但下場不能用悽慘來形容,一個欺壓過屠戶的行頭生生被一群屠戶用石塊給砸死,人都成了肉泥,那些牙行的夥計想要來救,卻連自己也折了進去,幾乎沒有一個囫圇人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