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85章 可笑的“藏富於民”

    悶熱的夏日總讓人覺得難熬,恨不得太陽早早的落下,讓秋天更進一步。

    但在農人的眼中卻十分短暫的,農民最艱苦,最緊張,最集中的勞動莫過於“戰雙夏”。

    在這兩個半月的時間內他們不光要完成夏收還要完成夏種,農人就沒有一天能夠清閒。

    這是個與天鬥,與地斗的職業,每天都要早早的出現在田間地頭上轉悠,即便是沒有什麼農活,也要再拔下一根野草,讓莊稼吸收更多的養料。

    地裡的小麥早已被收割乾淨,自耕農向朝廷交稅,而身為士大夫的王皞擁有職田卻無需繳納所得,王家乃是主戶,手中有著大量的田地,這些田地雖然不是王皞的職田,但卻也是屬於王皞名下的,都是用真金白銀買來的,所以能夠享受非常大的稅收減免,別人還說不出一個不字來。

    這也是為何王家能夠拿出那麼多糧食的主要原因,二十萬斤糧食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在小麥和糜子畝產最多一石的時代裡,二十萬斤糧食便最少也要有兩千多畝的土地!

    葉安不禁暗歎這個時代土地兼併的規模之龐大,遠超史書記載!

    現在是天生二年,相對於北宋的歷史來說剛剛迎來了它的第四任皇帝,還處於平穩安定時期,仁宗皇帝的老爹真宗皇帝因澶淵之盟給北宋王朝帶來了一個相當穩定的階段。

    可即便如此,土地兼併的規模之龐大依舊讓葉安心驚膽顫!

    土地兼併是好事嗎?

    是也不是!老趙家打造出的所謂“藏富於民”的制度看似說得過去,可真的到了實踐階段卻是狗屁不通。

    葉安是歷史的旁觀者,更是通曉古今的存在,他知道所謂的藏富於民的真正含義,管仲曾經做過明確的定義:“無奪民時,則百姓富。犧牲不略,則牛羊遂。”

    意思很簡單,就是通過減輕賦役徵發,通過藏富於民的方式來發展生產、穩定國家財政收入,這也是最早的量變產生質變的思想。

    可老趙家是打著藏富於民的藉口而實行資本擴張和壟斷啊!

    宋朝的稅收制度可並非是減免的,相反比之五代還有增加,除了夏秋兩稅之外,各地還有名目繁多,地域不同的稅收,各種苛捐雜稅林林總總駭人聽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