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85章 可笑的“藏富於民”

    即便如此,大量的土地兼併還在進行,唐代時土地的買賣還是受到嚴格限制的,但到了宋代,土地兼併已經成為一種最正常不過的經濟形式,只要你有錢,就能買下土地,至於土地上原本的自耕農,在賣出土地之後便自然而然的變成了佃戶。

    失去了土地的人還是要依賴土地過活,他們不需要向朝廷繳納夏秋兩稅,只需要向主家繳納耕種田地的五成,或是六成所得,剩下的便是他們自己的,當然其他的苛捐雜稅還是要繳納的。

    如此一來,宋朝的兩稅制度變成了壓迫制度,失去土地的佃戶不向朝廷交稅,有官職在身的人家只需要繳納相對極少的稅收,於是所有的壓力都壓在僅剩自耕農的身上。

    藏富於民,藏的是土地,土地的產出便是財富;所謂的民,其實就是大戶人家,官宦人家!

    這就是葉安所看到的宋朝,也是歷史的本來面露,觸目驚心,讓人不禁膽寒,葉安可以肯定,看到這一點的人絕不止他一個,可卻沒人站出來反對,可見利益相關之下,人人都成了把頭埋進土裡任由火燒屁股的鴕鳥。

    對待宋朝葉安原本是充滿好感的,可現在心中的好感正在隨著認知的增加而不斷的減少消失,教授曾經說過,管窺歷史永遠得不到真相,可現在葉安是真真切切的看到了歷史,真相比書中記載的還要酷烈。

    坐在牛車上的師徒二人都在盯著眼前的田野,只不過相比葉安,玄誠子更加期盼今年能是一個豐年。

    夏收已經結束,秋收過後才能知道今年的年景如何。

    一路上玄誠子在不斷的從包裹裡掏出糜子餅分給路邊的孩子,這些孩子的頭上無一例外的插著草標,有些孩子爭搶糜子餅的時候把草標弄掉了,但很快自己從地上撿起再次插到了頭上,他們知道插上草標之後便能被人買去,不用捱餓………………

    葉安縱觀這一路,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插著草標討要食物,面黃肌瘦的大人卻不會向自己所在的牛車討要,只是眼神中透露著祈求,希望能自己能買下這些孩子。

    賣孩子已經成為對抗災荒的最後手段,漢高祖劉邦曾一度提倡和鼓勵民間“賣兒賣女”,並視之為救荒的手段,為的是避免“人相食”的人間慘劇,劉邦下令民間賣孩子,以換取活命的糧食,此即所謂“高祖乃令民得賣子,就食蜀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