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573章 農耕與化肥

    肥料不光能夠給土地提供營養,同時也能保地,遏制墒情的惡化,對土地的溼度產生影響。

    說來非常諷刺,氮肥對於農作物的作用最大,但卻是漢家土地中最不缺少的元素之一,在合成化肥的氮肥出現錢,氮的主要來源是農田生物固氮、雷電固氮,這兩樣需要看地質和天氣。

    在西方的土地中,氮肥缺乏,但在漢家的土地不一樣,古老的華夏文明使用了各種肥餅和酒糟、糖渣、豆渣、油渣等,所以在某些地方的土地裡,氮肥不光不缺少,甚至更多。

    至於鉀肥完全可以通過焚燒草木灰來獲得,燒荒就是傳統的手段之一,甚至連葉家莊的土地都是在燒荒過後才開始翻耕的。

    雖然方法簡單,但流傳卻是個大問題,畢竟這些方法不會有人進行宣傳,甚至認為這是家傳之法,固步自封的把“土地的秘密”隱藏在自己家的土地裡,司農寺的作用便體現了出來。

    只不過在葉安看來司農寺的職責並未貫徹的有多好,連陽城縣這種距離東京城不過幾十里的縣城都不知不道這些方法,能指望司農寺宣傳到南方去?簡直是做夢!

    不過葉安並不在意這些,葉家莊的土地裡缺少的是氨肥………………

    因為上輩子的特殊職業問題,化學對葉安來說並不難,氨肥只需要用氮氣和氫氣就可以合成,但前提是有這兩種氣體,並進行高溫高壓處理,在這個時代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另一種方法便是煤炭煉焦,通過煉焦過程中排除的煙氣對氨氣進行收集,且土法煉焦並不困難,只要把焦炭堆積起來,然後用土一蓋,點把火就行了。

    葉安知道大鍊鋼鐵的那段時間裡,這種煉焦技術廣泛存在於北方農村。當然這不太環保,看了看四周葉安不覺得那些無所不能的“環保人士”會跳到自己這裡普及“環保教育”。

    當然想要提高產量,土法煉焦的方式可以稍稍改進,比如使用溫度更高的窯爐,窯爐在這個時代絕對是個好東西,不光能用來燒製磚塊,還能燒製石灰和煤炭煉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