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573章 農耕與化肥

    這些雖然看起來不起眼,但卻是工業化的基礎,葉安這麼做是在化打底子。

    葉家莊的勞動力缺口很大,不光有農莊還有窯爐,還需要風車和大量的人手鋪設道路,相對於小農經濟,大農莊這種類似於集體經濟的存在卻更加需要人手。

    但好在招聘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這個時代是土地兼併的時代,任何一場天災人禍甚至是一場疾病都會讓一個家庭失去所有的財富,變成僱農。

    說到底還是這些家庭抵抗衝擊的能力太弱了,而如何安置這些人一直是歷代王朝頭疼的問題,因為這些人一旦處置不好,很可能成為國家動盪的原因。

    大宋之前的王朝更多的想法是抑制土地兼併,只要抑制土地兼併,老百姓有自己的土地可以耕種,那就不會造反了。

    但可惜的是,歷代王朝農民起義的原因也正是因為土地兼併,所以老趙家的人發現抑制土地兼併好像沒有什麼卵用,那何必去抑制呢?!

    只要大宋的經濟足夠繁榮,百姓在失去土地後能夠謀生,那就不會去造反了。

    這好似說得過去的理論卻存在一個極大的問題,大宋能否一直繁榮下去?即便是在大宋的穩定時期,小規模的地方農民起義也沒有停下過。

    整個宋代幾乎是漢家王朝中農民起義最多的時代,沒有之一。

    農人在合理合法的失去土地後要麼變成僱農繼續被壓榨,要麼便進入城市,成為其中謀生大軍的一份子,要麼便落草為寇…………

    葉安招聘失去土地的百姓,這對於王溫來說簡直是對他最好的幫助,可以讓陽城縣更加穩定的同時,提高百姓的收入。

    百姓的收入提高了,那必然會讓百姓的日子便好啊!雖然他說不出其中的經濟學關係,但王溫卻聰明的發現了其中的益處,鼓勵地方百姓去往葉家莊“應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