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乘風歸 作品

第608章 大慶殿中的較量

    趙禎高居殿上,文武官員列班在下,但元旦大朝會卻是以趙禎為主在進行,皇帝是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這一點毋庸置疑。

    即便是劉娥貴為太后,在身份上略高於趙禎,但在實際的等級劃分中依舊是位於趙禎之下。

    這是朝臣們最為滿意的地方,若是此次大朝會上劉娥再次出現僭越之行,那必定是有有失國體,朝臣們也必定會口誅筆伐,但劉娥並未因自己如今的地位而有任何的逾越。

    外朝使者上殿,皆是趙禎這位官家開口說話,這也是歷年來的首次,之前一直都是劉娥主導大宋的外交,而今年卻改變了,這讓來朝的使臣大為吃驚,他們發現大宋正在改變,那個以皇帝為主導的漢家王朝正在迴歸。

    尤其是遼朝使者,在瞧見珠簾之後沒有動靜的時候,心中訝然,表情也變得極為恭順,原因很簡單,正統王朝的帝王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

    無論遼宋皆以正統王朝自居,眼看著大宋的官家坐在御座上威儀無雙,遼朝使者自然更加小心,不敢有半分的失禮,至於劉娥這位太后監國的事實,也是理所應當的被他拋之腦後。

    大朝會上各國使臣的朝貢都代表了他們的態度,當然國書也是當朝宣讀的,以顯示本國與大宋交好的意願。

    遼朝有些特殊,自從真宗皇帝與遼朝在澶淵打了一場大戰後,宋遼兩國便陷入一種不可名狀的“友好”之中,遼朝人開始正視自己的不足,開始大規模的學習大宋的文化和治國方針,最重要的是開始普及儒學。

    凡是東京城流行的詩文,經意,文章,都會在第一時間被送到遼朝的中京,一路在遼朝傳播開,甚至連政治制度也開始向大宋靠攏。

    “北朝皇帝恭賀南朝皇帝,太后,元旦安康!”

    這是遼朝使者開口的第一句話,簡單一句話便說明遼朝與大宋之間的關係,遼朝並不希望繼續與大宋發生戰爭。

    尤其是熟悉歷史的葉安知道,遼朝在澶淵之盟後與大宋之間更多的是以一種緩和的態度共存,相反倒是党項人與大宋之間的關係日益緊張。

    自從宋遼對峙局面形成後,雙方並未再度爆發戰爭,甚至連小規模的局部衝突都沒有過,這在葉安看來主要是因為雙方勢均力敵,而且加之党項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