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TqcsLV 作品

第二十八章 武當山三

 此皆俗謠虛言,而多年來,人們以“雷火煉殿”為真武大帝顯靈之象,武當金殿聲名遠揚,無數虔誠之人前來頂禮膜拜,長時期內,香火鼎盛不衰。然昔者,每逢雷霆之擊,必定金殿為其目標,自建築三座新房之後,雷雨之時,受擊之物乃化作三座房宇。時人紛紛言:“真武大帝乃憂此三座建築粗糙俗拙,不欲其圍繞其側,故以雷火雨淋打掃門前。”

 然則,建築既立,不能輕易拆毀。至建國之際,金殿鑑於其極高之藝術價值,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文物,相關機構為防雷擊之危害,不輟心力,在金頂添設避雷針與避雷網。

 專家之用心良苦,奈何此舉反而畫蛇添足。自避雷針之添設,雷擊次數倍增,父母殿頻遭受損,金殿須彌座屢次受損,甚至連金殿背後之千年古松亦因雷火之襲而殞命。

 而更令人扼腕之事,在避雷針之添置後,雷火煉殿之奇景自此銷聲匿跡,眾人再不得睹如此壯觀之景。加之金殿漸次生鏽,色澤日顯滄桑,堪悲原來,其所謂“雷火煉殿”奇觀,實系因武當山氣候多變,雲層相互摩擦,電荷聚積,形成帶電積雨雲之故。而金殿巍然屹立山巔,成為巨大之金屬導體。每逢帶電積雨雲遷移,金殿底部與雲層之間之電勢差極大,遂釀成電弧,即閃電之觀。電弧之強勁,致使周圍空氣迅速膨脹並爆炸,狀若火球,伴隨雷聲霹靂。而金殿與天柱峰同一體,成為良好之放電通道,故便算有煉殿奇觀,亦不為雷所襲擊。

 避雷針一設,雷電得以引導至他處,匠師辛苦心血化為泡影。

 不禁讚歎古人智慧,有待今人多多學習!記載說,康熙十九年(1680年)三月初八日的黃昏時分,金殿東南角上的金風首先微微發出聲音,隨後四個角上的金風都發出了聲音。那聲音既像彈奏的笙瑟之音,又很像初春時田野裡的小蟲鳴叫之聲,很是動聽。這種聲音持續了一段時間後,接著又發生奇景:殿脊上的所有騎獸和諸神,還有殿前的金鐘玉磬、爐瓶諸器,以及殿內的所有神像、劍旗、龜蛇等,都突然籠罩著一層奇麗的光彩。殿脊兩端的吻獸更為奇異,竟然從口中噴散著閃爍的火星,猶如火樹銀花一般。又過了一些時候,忽然西方捲來猛烈的大風,颳得山搖地動。站在山頂俯視,山間梭道都像徹底傾斜了。這時,站在金殿上的香客、遊人和道士都不知所措,也不敢再抬頭觀望,趕緊貼紫欄杆退下太和宮鑽進機房躲了起來。

 大風颳了許久退去後,人們發覺無事了才出來觀望。這時微風輕拂,天朗氣清,繁星閃爍處一輪明月高懸在空中。

 記載又說,當此異景發生後的第三天,“西征嶛煙告,禁旅凱旋。始知為太平兆也。”於是,人們認為它是康熙十九年間一次西征告捷的預兆。

 金風作鳴”,它可能是古代建築師在設計金殿上的金風時,根據八卦、八方、八風和五行、五季、五音制樂原理,將金風的口腹設計製造成為一種特殊的風奏樂器。所謂特殊的風,就是在特殊年月、特殊季節、特殊方向形成的不同尋常的風。只有這種風才能奏響風樂。因為這種風是很難遇的,所以這種奇樂也就很罕見。這種奇樂現象在自然界是存在的,如有一種音樂樹,就是因為樹身充滿孔洞,遇風吹來就會發出悅耳的笛音。

 疑問在於,自然界特殊現象的出現,與人類之間是否有著某種聯繫?如果說自然現象的預兆,臂如大旱啦、地震啦,或是其他什麼,現代科學還能講通;若說預兆人事禍福,那就要背上點迷信的嫌疑。

 實際上,人事禍福的預兆,本質上絕不是迷信的東西。它是宇宙自然全息律一種超前的顯現。預兆在人類生活中普存在,有大有小。成年人或多或少都有預兆的經歷。臂如,人在某一期間發生了一件特別重大的事情,事前也並不知道,但總會突然產生一種將會發生什麼事的預感。有時那種預感甚至清楚地告訴了他將要發生的事,只不過他當時不敢相信而已。

 方圓八百里的武當山,座落在huB省西北部丹江口市(原均縣)境內,南連巴山,北接秦嶺,高險幽深,飛雲蕩霧,集五嶽之雄、險、奇、幽、秀於一身,素有“天下第一仙山”之盛譽。

 在武當山大宮觀中有12座這種巨石雕鑿的石龜,背馱皇帝的聖旨碑,俗稱“龜馱碑”。其實,這種石龜的“真名實姓”叫作贔屓,是古代神話中“龍生九子”中的第八子,能負重,帝王以此物作碑下趺,藉以象徵江山穩固。傳說,燕王朱棣初次起兵反朝廷時,曾被建文皇帝打得落荒而逃,追兵迫近之時,又有大江擋住去路!萬分危急之時,是一隻大烏龜馱著他渡過了大江。後經軍師姚廣孝點撥,才知它是龍王的第八子,叫作贔屓。不久,朱棣大功告成,當起了永樂皇帝。論功行賞時,獨獨忘了那隻大烏龜。等姚廣孝提起,所有的官職都已封完。永樂皇帝只好將馱聖旨的美差給了它。於是,贔屓便馱著聖旨,到了武當山。它見這裡山川俊秀,是個好地方,便安心地呆了下來,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