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TqcsLV 作品

第二十八章 武當山三

 真武大帝,又稱玄天上帝、佑聖真君、玄武大帝等,亦稱蕩魔天尊、報恩祖師、披髮祖師等,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尊神,湖北武當山是真武大帝的道場。

 真武大帝其一,為北方之神。“玄武,北方神名。”“北宮玄武,虛危,危為蓋屋。“北方黑帝,神名葉光紀,精為玄武。”而漢代人認為北方之神不只一位,而有三位,稱其為顓頊、辰星、玄武,因較為複雜,民眾不易把握,故仍以玄武為北方之神。

 其二,為水神。根據陰陽五行來說,北方屬水,故北方之神即為水神。:“天龜水神。”“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北方七神之宿,實屬於鬥,鎮北方,主風雨。”因雨水為萬物生存所必需,故玄武的水神屬性,深受人們的信奉。

 其三,為陰陽交感演化萬物的象徵。東漢魏伯陽曰:“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雄不獨處,雌不孤居,玄武龜蛇,蟠虯相扶,以明牝牡,畢竟相胥。”就是利用龜蛇糾纏的例子來說明陰陽必須相合的觀點。

 其四,為司命之神。龜因其壽命長而成為長壽和不死的象徵,稱其能導引嚥氣。《抱朴子》亦稱其能導引,並曰:“城陽郄位少時行獵,墜空冢中,飢餓,見冢中先有大龜,數數迴轉,所向無常,張口吞氣,或俛或仰。乃試隨龜所為,遂不復飢。”此外,北方玄武首宿即為斗宿,俗稱南斗。《星經》曰:“南斗雲星,主天子壽命,亦宰相爵祿之位。”晉幹寶《搜神記》中引用管輅的話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繼而人們相信祭拜南斗就可以增壽。

 道教經書中描繪真武的形象是披髮跣足、身著玄袍、金甲玉帶,仗劍怒目,足踏龜蛇,頂罩圓光,形象十分威猛。《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記載,真武帝君原來是淨樂國太子,生而神靈,察微知運。長大成人後十分勇猛,唯務修行,發誓要除盡天下妖魔,不願繼承王位。後遇紫虛元君,授以無上秘道,連夜遊東海,又遇天神授以寶劍。入武當(太和山)修煉。居四十二年功成圓滿,白日飛昇,玉帝下令敕鎮北方,統攝玄武之位,並將太和山易名為武當山,意思是“非玄武不足以當之”。宋天禧年間詔封為“真武靈應真君”。元朝大德加封為“光聖仁威玄天上帝”,一躍而為北方最高神。

 明代是真武大帝聲勢顯赫、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時期。明朝初期,朱元璋的兒子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奪取了王位。傳說在燕王的整個行動中,真武大帝都曾顯靈相助,因此朱棣登基後,即下詔特封真武為“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並大規模地修建武當山的宮觀廟堂,建成九宮八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巖廟、三十九橋、十二亭的龐大道教建築群,使武當山成為舉世聞名的道教聖地;並在天柱峰頂修建“金殿”,奉祀真武大帝神像。因帝王的大力提倡,真武大帝的信仰在明代達到了鼎盛階段,宮廷內和民間修建了大量的真武廟。

 第一神奇即為“祖師出汗”。所謂祖師者,乃金殿內供奉之神明,有真武祖師、金童玉女、水火二將。每逢大雨降臨之際,是等神像便生出奇妙之“汗”,水珠密佈,如同由蒼穹飄零下凡一般。

 第二個神奇之事,即為“海馬吐霧”。金殿之屋簷上,雕刻著百獸圖案,而其中一頭海馬,實為最為獨特。每至盛夏之季,恰逢盛夏之時,此海馬乃自口中噴出白霧繚繞,更似發出人聲之“喂喂”之音,猶如訴求人間施予水源一般。而奇妙之處在於,每經此景,頃刻之間,山巔便必然降下暴雨之勢。

 然人問祖師何故出汗?海馬又何以吐霧?專家權威,深謀遠慮,彼等以答為:金殿結構森嚴,風馳電掣無從入,而鑄造之時,匠師早已以脹冷之道為備,故風雨之前,空氣溼度增,氣壓驟變,神像便顯神奇之“汗”狀。

 至於海馬之吐霧,則因其體內空洞,與金殿相通,殿內溫熱之氣,自海馬口內排湧而出,氣隨寒變,瞬間成霧,外觀則是海馬“喂喂”之狀。

 第三奇景,名曰“雷火煉殿”。

 古往今來,避雷設施未有,每逢雷雨時,金殿周遭,火球一現一現,如盆般巨大,滾動往來,一觸即發,聲如山裂地崩。有時電光閃爍,如劍出天際,直指金殿,剎那間,金光四溢,方圓十里之百姓皆睹山巔紅光熾烈,耀目無比。

 然而,更令人驚歎的事情在於,縱使雷火在金殿之上肆虐如何兇猛,金殿卻從未曾遭受損傷,甚至更為不可思議的是,當雨過天晴之際,殿內供奉的神像,宛若經歷神秘煉製,光彩奪目。鐵欄杆、銅鑄物生鏽之跡,瞬間消失無蹤,金殿內金光燦爛,猶如嶄新之物。

 五百餘年來,金殿歷經無數雷鳴電擊、狂風暴雨,依然完美無缺、金碧輝煌。

 或有人謂此為真武大帝憂香客弄髒金殿,故派雷公電母清洗之說;或有人言其乃真武大帝示警,對欲竊取金殿內稀世珍寶者之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