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春休 作品

第三十五章 嗣緣

 壽量與靈物這開土十三事中的兩事,分別代表修士的壽緣與靈緣。

 之所以此兩緣對法修剎土的神變選擇數量多寡與威能影響最大,正是因為它們本就是有一般代表意義的神變。

 在法道看來,修士可增自己與他人的壽元,高深者甚至化形,以盡形壽,乃個體生命之神變;修士可操縱運用靈氣靈物,乃外在萬物之神變。

 自我與外物,內與外,主與客,統一性與普遍性的神變。

 法修提煉出這普遍性的兩緣,牽纏它們,讓它們與其它十一緣一起,配置為剎土之基,通過激發它們,從而產生多種多樣的神變。

 對法修來說,若完全不顧及剎土品質,靈緣好說。再怎麼窮的法修,牽纏特定靈氣總可以吧。

 而壽緣則相對難一點,需要法修個人的壽元變化,從而才可成功牽纏。但對法修宗門弟子來說,也簡單,找個已開土的依止師展福田神通,為自己增點壽就可以了。

 當然也有法修因各種原因無宗門,做散修,也不難。奉供點靈物或幫著跑腿辦事,成為某位依止師的供養人,隨喜者,佔點福田的小福分,增點壽。反正壽元不要多,有變化就行。

 但要是對剎土後的神變有追求,那就另說了。

 何鐵衣當然要追求儘可能多和威能大的神變,這就不能隨意對待了。

 他考量片刻,對彭順道:“壽緣關涉神變,我要合機牽纏,得通盤考慮,就不麻煩宗門了。”

 彭順面色微變,正要出言相勸,何鐵衣卻又續道:

 “如若只是表態依然為宗門依附,其實大可不必用壽緣,我如今並無子嗣,由嗣緣來確認彼此的庇附關係,豈不是更明確。”

 彭順和何楚聽何鐵衣如此說,都有些驚訝。

 何中憲開土時,並無子嗣,就是由普福寺按慣例,提供的法嗣為替代,也就是趙靈一。後來開土成功後也沒有廢此嗣緣,甚至出寺立蓮池觀許多年間,趙靈一也一直是何中憲的法單列名子嗣。

 只等到何鐵衣出生,才真正廢趙靈一子嗣緣,以何鐵衣為法單列名子嗣。

 這也是一般操作,開土成功後,依止師對自己十三緣有絕對的決定權。倒不僅僅是現實妥協或者個人情感原因,更多的是因為依止師要破二層境,就是不斷地在尋正緣,洗淨正緣。在這個過程中,廢各種眾緣,加以替換,甚至重牽纏等,正是修行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