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張婉兒一行回到宋營後,立即向李夔彙報了他們在遼營的所見所聞以及自己的心得體會。李夔聽後深感震驚,他沒有想到宋軍和遼軍之間會存在如此巨大的差距。

 張婉兒詳細地描述了遼軍的戰鬥實力。她提到遼軍士兵紀律嚴明,訓練有素,戰鬥力極強。遼軍還採用了先進的戰術和武器,如鉤鐮槍、飛鏢、鐵頭棍等新式兵器,大大增強了其作戰能力。此外,來我軍還通過軍事制度的改革和軍隊的強化,逐漸發展出了具有鮮明特色的軍隊。這些改革不僅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還使得遼軍在戰場上更加靈活多變,難以捉摸。

 然而,張婉兒也指出遼軍內部存在的一些問題和矛盾。她提到遼軍主要依靠猛安謀剋制度來組織軍隊,但這個制度在遼朝建立後逐漸退化和腐敗,使得軍隊失去了戰鬥力和紀律。此外,遼朝在征服遼國和北宋時過分依賴於懷柔策略,即通過招降敵方的將領和士兵來避免正面衝突,這也導致了遼朝無法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已經佔領的地區。

 相比之下,宋軍的情況則顯得有些堪憂。張婉兒提到宋軍雖然也有一定數量的精銳部隊,但整體上存在紀律鬆散、訓練不足等問題。宋軍的戰術和武器也相對落後,無法與遼軍相抗衡。此外,宋軍內部也存在腐敗和派系鬥爭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軍隊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李夔聽後深感憂慮,他意識到宋軍與遼軍之間的差距不僅僅是裝備和戰術上的差距,更是軍隊整體素質和管理上的差距。為了應對未來的戰爭威脅,他必須立即採取行動。

 於是,李夔命令張三和李經連夜整理出遼軍的戰鬥實力和宋軍的目前情況。他們詳細分析了遼軍的兵力部署、武器裝備、戰術特點以及指揮體系等方面的情況,同時也對宋軍的兵力、裝備、訓練水平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剖析。通過對比分析,他們找出了宋軍與遼軍之間的差距和不足,並提出了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和建議上奏朝廷。

 李夔把這些分析和建議向呂惠卿宰相進行了彙報,同時,他開始制定未來的軍事戰略和計劃。他決心加強宋軍的訓練和裝備更新,提高軍隊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以應對可能到來的戰爭威脅。同時,他也加強了對軍隊內部腐敗和派系鬥爭的整治力度,為軍隊的長遠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奏呈已經呈報上去,但恢復軍隊的實力和改善狀況並非一蹴而就,需要時間來逐步推進。李夔深知這一點,但他也明白,不能因此就停滯不前。他決心先按照自己的計劃,開始對士兵進行操練,以提升他們的戰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