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無花果 作品

008、大師

 通往雞鳴山有一條可行車馬的碎石小道。

 只是年久失修,這條小道如今早已坑坑窪窪,加上天雨路滑,並不好走。

 好在雨不大。

 洪昇並不急著趕路,所以任由馬兒緩緩行進。

 他是半年前結識雷成大師的,算上最初有所耳聞的時間,前後也不過一年。

 身為酆城當地望族子弟,平常又好結交,這道上朋友洪昇自然認得不少。一次與友宴飲,不經意聽聞本鄉最近來了位本領高強的法師,因其道行高深,法術精妙,被信眾尊稱為大師。

 洪昇本就好慕仙道,本鄉既有此等高人,自然想結識結識。

 不料隨後卻被告知,這大師行蹤隱秘,連他這朋友也只是聽聞,卻不知其所在。還說那大師輕易不見生人,與其相識全憑緣分。

 此人越說越奇,倒是勾起了洪昇的興趣。

 既然從這人嘴裡打聽不到,他就另闢蹊徑。沒多久,還真讓他給找到一位知曉內情的人。這人與洪昇同鄉,早年同窗共讀,還算相知。對方拍著胸脯,保證將他引薦給大師。

 洪昇將信將疑,卻也只得安心等待。

 孰料這哥們果然給力,此事還真讓他給辦成。

 沒多久,洪昇便得到這位老兄通知,叫跟他一起去見大師。

 至此時,洪昇方知這大師果真不簡單,短短數月,便已得弟子數百。

 那次,洪昇跟著鄉友,也是沿著這條路上山,初次拜見了那位被傳得神乎其神的大師。

 也是從那時起,他才得知大師落腳在這酆城東南方,離城四十里的雞鳴山聖道寺。

 要說,洪昇對這地方本不陌生。

 雞鳴山聖道寺乃早年由異邦傳入的聖道教所建,因教宗覆滅,漸被世人遺忘。

 年少時,洪昇曾約同友人出遊過此山,所見不過斷垣殘壁,滿目荒涼。出於求道之心,他對聖道教的歷史也曾做過研究,對其稍有了解。

 相傳,此地鼎盛時廟宇連片,信徒雲集,不亞於一座山中小城。

 那時候天下紛亂,戰事頻頻,為免遭戰火匪患,在教眾支持下,此間沿山坡走勢築起了高達三米的壘石牆,將寺廟團團圍護,而山上亦有山泉湧流,飲水無憂。

 直到今天,那道堪比城垣的護牆仍在,只是裡面的建築大多毀壞,完好不足從前三分之一。

 洪昇上山那天,見殘存古廟煥然一新,堵塞的泉眼也再度出水,隱約已有幾分興盛景象。他還聽說,如今長期住在山上,追隨大師的信徒已不下百人。

 當日,通過有人把守的山門,穿過一棟倒塌廢棄的殿宇,洪昇與另幾名初來者最後被帶到此間得以保留下來最大的一棟建築“清風殿”內,見到了那位傳說中法術高強的心法大師。

 大師似對洪昇等人各自生平頗為了解,言談間娓娓道來,倒也和藹。

 隨後,大師跟包括洪昇在內的數名新人展示了自己的道行。

 大師嘴裡唸了幾句咒語,須彌間,空闊的大殿裡竟電閃雷鳴,隨即降下大霧,將此次參見的數人團團罩住。不一會,大霧裡竟又起了風雷之聲。

 洪昇左顧右盼,發現那幾人已不知去向,彷彿整個大殿裡唯有他一人而已。

 他大起膽子朝四方探索了幾步,卻一個人也沒撞見。

 雖不見人,但霧裡卻並不寧靜。

 雷鳴之後,接著又有密密匝匝,踢踢踏踏的腳步聲,彷彿正有許多人朝此而來。

 緊接著,洪昇便在霧中看見數列身著重鎧,手持斧鉞的人兩兩成行踏步而來。這些人臉上俱戴鑌鐵面罩,打他身旁經過,渾身寒光閃閃,煞是威嚴。

 洪昇膽大,伸手摸了摸,發現那些人渾身鎧甲凹凸有致,堅硬冰涼,竟非虛幻。

 當大師收了道法,濃霧散去,洪昇見同行幾人皆在原地,彼此相距不過尺餘。

 少頃,那幾人從驚訝中醒轉過來,膝頭一軟,便朝大師跪拜下去。

 洪昇起初本還有幾分遲疑,但迫於形勢,心裡又確為剛才那神奇的一幕所折服,於是便也跟著行了師禮。

 大師似乎知道洪昇心裡有疑,卻只微笑不語。

 將心法授予諸人後,大師唯獨留下洪昇,若無其事地跟他談起自己的得道經歷,對其曾經之平庸寒磣,皆一一道來,毫無掩飾。

 隨後大師又向洪昇交代了“不得洩密”之類的套話,乃令其下山回家。

 儘管仍有些許疑慮,但洪昇認為大師為人誠懇,毫無虛飾誇炫,於是定下心來,甘願認作了大師門下。不過,由於道出不同,此事他一開始並沒打算讓好友松坡知曉。

 直到他體驗心法之奇妙。

 考慮到曾多次蒙受松坡厚誼,以修行之術私授於己,洪昇也欲投桃報李。

 但他也知道,大師雖不拒信徒,卻有他的規矩。

 目前來看,他所接納的對象幾乎都是像洪昇這樣在本地有一定聲望,多少有些家世的人。

 松坡乃真乙弟子,道觀住持。說起來,他與四海為家的遊方法師並非一個路數,即便雙方不為敵對,也絕尿不到一個壺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