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中的無花果 作品

018、老嫗

 不多時,高大的背影便消失在道路盡頭。

 話分兩頭。

 卻說這邊李昧一行輕騎快馬,漸入嶺東山地。此間地勢溝壑,曲折起伏,有的地方甚至連條像樣的小路也沒有,全憑當地人指路,才能在蜿蜒山道中摸索前行。

 如此到了第四日,三人方才臨近晉盛分界的峽谷一端。

 此時,山路依舊崎嶇,但似乎變寬了些,樹木也稀疏了些。伴著小溪潺潺流淌,前方還隱約出現了一棟青磚飛簷的老舊建築。

 不過,時近黃昏,遠遠的卻既沒看見炊煙升起,也聽不見有雞鳴犬吠。

 那建築不像是民居,也不像有人的樣子。

 不僅如此,隨著慢慢靠近,四周還瀰漫著一種不詳的氣氛。

 馬踏橫步,鼻息沉沉。

 李昧伸手在坐騎脖子上輕輕撫摸兩下,那馬才停止了重重的鼻息,繼續緩步前行。

 青伶和丙兒緊跟其後,一邊觀察四周,一邊小心戒備。

 丙兒坐騎較矮,看不見前面情況,但他發現公子是徑直朝著那片形似古廟的老建築去的。

 漸漸的,那建築輪廓已經能夠看清。

 果真是座廟宇。

 前晉時期,戎州民眾多崇天師真人,為其築廟無數。後隨大盛立國,青峰山一枝獨秀,顧太師更是現世活神仙,隨處可見的天師廟遂改為道觀。倒是這深山裡還殘留得有。

 不過顯然也荒蕪多時。

 凡為天師神廟,大殿屋脊正中必有一位單腿而立的瓷胎彩塑,手持斬邪劍,腳懸五彩雲,金冠熠熠,衣帶飄飄,十分容易辨認。

 然而此廟大殿正門兩側,七步梯上,抱鼓石旁,依次還跪坐著六尊真人大小的塑像。

 左邊三尊,右邊三尊。

 就像迎接香客的接地神。

 更為詭異的是,六尊不知何種頭銜的跪像身子彎曲,垂首俯面,造型甚不體面。

 丙兒自覺孤陋寡聞,竟還是頭一次見有這般設置的神廟。

 但沒過片刻,他就改變了自己的判斷。

 隨著逐漸靠近,就連騎著矮驢的丙兒也能看得清楚,大殿兩側六個哪是塑像。

 是真人。

 六個跪立之人個個肢體僵硬,腦袋低垂,顯然已死去多時。

 李昧側身下馬。

 青伶和丙兒於是也跟著從坐騎上翻身下來。

 李昧轉身示意他倆就在殿前等候,然後獨自踏上臺階,進了古廟。

 大殿裡,十二尊泥塑金剛方口怒目,彩繪依然,卻是撲滿了灰。正中高大聳立的天師神像頭戴金冠,手捧符籙,一派仙風道骨。

 李昧畢恭畢敬,朝道師祖神位鞠了個躬。

 抬起頭時,卻見道師祖和藹的臉上倏然閃過一道黑影。那影子正劃過塑像眼瞼,看起來就像是道師祖忽然眨了下眼睛。

 莫非是道師祖對自己的態度甚感滿意?

 可惜李昧從來不是迂腐之人。

 他揚手一揮,一道火苗便對著道師祖似笑非笑的臉龐飛了過去。

 “吱。”

 一聲驚叫。

 一道黑影拖著長長的尾巴,從道師祖腦後猛地躥出。

 李昧手到火至。

 一團離火瞬間照射在黑影身前。

 是隻猴子。

 尺來長的獼猴目露兇光,咧嘴露出森森白牙,對著李昧呲了一下,隨即落地。然後又是一躥老高,從破了個洞的窗戶飛縱而出,轉眼就不見了。

 如此荒蕪破廟,可不會無緣無故鑽出一隻野猴子。

 李昧打少年時便雲遊四海,對各種江湖伎倆自然見怪不怪。

 但他也絕不大意。

 離開大殿,李昧叫上等在外面的青伶、丙兒,三人各自牽上坐騎,沿小道繼續朝古廟後面林子裡尋去。

 沒走多遠,便見前方樹林深處,隱約有亮光閃爍。

 李昧牽馬徐行,一邊走,一邊輕聲咳嗽。

 前方大約是一片果林,種得有柚子樹和梨樹,也有別的樹木。

 林子並不太密,小道蜿蜒探入林間,延伸至一座八角碑亭,隨即戛然而止。

 碑亭旁邊有棵樹幹粗壯的老槐樹,樹下黃土堆就一抔新墳。

 此時,一老一少正立於墳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