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 作品

第11章 今夜,你我為刀俎,他人是魚肉!(求追讀)

 “大兄不必與我客氣,這十幾個錢,我還是出得起的。”

 淳于贅說罷就從懷中摸出了一串錢,從中數出十八枚,塞到僮僕手中。

 後者根本沒有理會樊千秋,收了錢又謝過一句,轉身就朝後廚跑去了。

 只留下樊千秋一臉苦笑地搖頭,看來這頓黑暗料理是躲不了了。

 不多時,二人所要的飯菜也就上來了。

 盛在陶豆裡的旨蓄是蘿蔔和姜醃漬的,散發出輕微的酒糟味兒,並無異常。

 裝在陶簋裡的豆羹是墨綠色的糊糊狀,其中還有羊肉塊,也不知是哪部分。

 樊千秋實在下不了口,但架不住淳于贅的盛情邀請,腹中又實在飢餓難耐,還是拿起木匙小口地嚐了起來。

 他原以為會難以下嚥,可入口之後發現還不算太糟。

 不知是不是漢代的羊飼養得好些,又還是做法上有什麼獨到之處,這肉和羹都並無羶味,反而有一些鮮甜。

 蓴菜的墨綠色看起來有些令人不悅,卻又給豆羹增加了一份清香。

 細品下來,這碗豆羹除了鹽味略顯不足外,葷素搭配得恰到好處。

 樊千秋也是餓極了,一口接一口,越吃越順嘴,搭配上那份酸辛的旨蓄,很快就把這一整碗豆羹刮乾淨了。

 他抹了抹嘴,似乎有些意猶未盡。

 吃食還能適應,這倒是一件好事。

 二人“羹足飯飽”,就開始商量起今夜的事情來。

 樊千秋雖已決定要入社了,但還是想對此事有更多的瞭解,未雨綢繆。

 “我還有一事不明,這入社要不要留下什麼字句憑證?”樊千秋問道。

 “聽旁人說過,要寫一張入社的券書,名字也會被記到名錄上。”淳于贅說道。

 券是大漢日常生活中極其常見的一種文書形式。

 一般用來做交易、借貸和所有權轉移等事項的證明,上面會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常見的券包括債券、田券、房券和賣身券等。

 加入私社是承擔了一些義務,並且獲得一些權力,用券書來做這證明的文書很合適。

 “這券書可要到府衙裡留副本?”樊千秋記得,其他的券書都要到府衙去留副本的。

 “大兄說笑了,又不是交割貨物的券書,哪裡需要到府衙留副本呢?”淳于贅笑道。

 “那入社之後要退社,果真只能斷手斷腳才能如願?給錢是否可行?”樊千秋問道。

 “聽大兄此言,似乎對入社還有許多顧慮?”淳于贅疑惑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