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 作品

第22章 基層小吏業務強!

 東市主記是東市的二把手,管著寫立券書之事,就在一層的署理公事。

 所以,樊千秋和吳文進入市樓之後,就徑直走向右側第一間的主記室。

 東市令是長安縣下的一級衙署,總共有大小官吏二十一人。

 在大漢,朝堂典章中對官和吏並無嚴格的界限,兩字多數時候可以混用。

 但是具體到了某一個府衙裡,官和吏的區別還是涇渭分明的。

 六百石及以上稱為官,四百石到百石稱為吏,斗食和佐使則是不入流。

 東市令只有一個官,那就是六百石的東市令。【備註:漢朝官名和府衙名相同】

 其餘的吏員按品秩從高往低排,職權劃分得非常細緻。

 四百石的主記一人,乃東市令佐貳官,掌管文書券約之事,市令不在,可代行其責。

 二百石的主算一人,掌管錢糧賦稅的支出,類似後世的出納和會計。

 二百石的緝盜一人,掌管犴室和整個東市的緝盜治安之事。

 百石的嗇夫八人,分掌東市八個區的具體事務,欺辱淳于贅的竇衷就是百石嗇夫。

 百石的市門司馬八人,掌管八個城門的開合警戒,還要登記入市貨物商品的多少。

 再往下就是一些書佐、計吏,他們都是斗食小吏,已經是不入流了。

 更下一層還有市門卒和市卒的什長伍長,他們就是更低一級的佐使。

 以上這些官吏和不入流,不管品秩高低,都能領到一份俸糧。

 在他們之下是市門卒和市卒,都是從黔首中徵來的,只有口糧沒有俸錢。

 當然,這是官面上的排法,黔首見了市嗇夫這樣小吏,也得屈於其權威,稱其為使君或者上官。

 ……

 樊千秋跟著吳文走進了主記室,發現此處十分逼仄。

 因為是樓中小閣,所以就連屋頂更矮到了極致。

 樊千秋身形高大,頭頂離天花板只有一拃長了。

 這橫寬不過四步的小閣被分成了三個部分。

 左右兩間耳室,各有一個頭發花白的老書佐正伏案書寫,識字的人混到這個田地不知是好還是差。

 中間稍大的正室裡,則坐著一個五十多歲的主記,他的頭髮也已經花白了,正在翻閱手中的竹簡。

 吳文剛才在路上就告訴過樊千秋,此人叫丁去疾,當這東市主記已十年了,是一個不通情面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