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 作品

第29章 劉徹登場:乖孫、逆子、渣男和千古一帝!

 元光三年,十月二十辰時,未央宮前殿宣室內,氣氛有些壓抑,內官奴婢,噤若寒蟬。

 大漢帝國的皇帝劉徹,剛剛用過早膳,正端坐在皇榻上讀書。

 他手中的那捲《公羊傳》,是這幾年來,讀得最多的一部書。

 竹簡上的墨跡還算新鮮,看著這熟悉的字,劉徹自然而然想起了獻書的儒生——董仲舒。

 劉徹即位六七年了,但是仍然沒有完全掌握朝堂的局面。

 即位之初,更是要事事都向自己的祖母竇太皇太后上奏,然後才能得以施行。

 太皇太后活得實在太久了,竟是呂后為孝文皇帝選的妃後,每次想到此處關節,劉徹都會不寒而慄。

 何止是“老而不死是為賊”,簡直是“老而不死是為妖”!

 太皇太后是“舊人”,秉持著“無為而治”的治國理念。

 不限制民間朝臣,反而限制劉徹這個天子直接治國理政。

 劉徹胸中有壯志,所以他不想無為而治,他要積極入世。

 為了能入世,他將視線投到了儒家的身上:他開始棄用黃老道學的擁躉,反而重用儒生。

 建元元年(前140年),劉徹在朝堂上掀起了一場風波,進行了第一次嘗試。

 他罷免了毫無建樹的丞相衛綰和御史大夫直不疑,任命了一大批儒生出身的朝臣。

 魏其侯竇嬰任丞相、武安侯田蚡太尉、趙綰為御史大夫,王臧郎中令……

 當劉徹準備在這些儒生的輔佐之下建功立業的時候,竇太皇太后出手了。

 這個風燭殘年的婦人為了維護“無為而治”的國策,以迅雷之勢對劉徹方興未艾的新政進行了打壓。

 次年,趙綰奏請天子不再向太皇太后奏請,後者聞之,大怒!斥責趙綰又是一個裝神弄鬼的“新垣平”。

 而後,竇太皇太后在朝議上公佈了提前準備好的趙綰、王臧等人非法牟利的罪證。

 並逼迫劉徹將趙、王二人下獄治罪,最終,趙綰和王臧都死於獄中,丞相竇嬰、太尉田蚡也被罷免。

 崇尚黃老道學的許昌、莊青翟之流位列三公。還未來得及實行的儒家禮制也被徹底廢棄。

 就連劉徹這個天子都險些被廢!

 幸虧他的姑媽兼岳母館陶公主出面捭闔,才讓他保住了帝位。

 歷經此難,不到二十歲的劉徹看到了朝堂鬥爭的複雜,明白了皇帝並非無所不能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