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 作品

第35章 朕斷言:樊千秋大禍臨頭,不見也罷!

 而是因為幾十年傳下來的成制所造成的局面。

 西漢肇建至今,丞相的地位就非常高,能拜相之人最後都能封侯。

 雖說朝堂上有三公,但太尉一職常年虛置也無實權,御史大夫更是丞相的佐貳官,所以丞相一人獨尊。

 大漢名義上實行的是“三公制”,實際上實行的卻是“丞相制”。

 丞相不只地位高,權力也極高,職責甚至到了“無所不統”“無所不包”的地步。

 天子在朝堂上要對重要朝政進行決策時,都須與丞相及百官集議,不能獨斷乾綱。

 天子只可以提出施政的方向,卻不能直接插手,具體施政的步驟都要委託給丞相。

 國家大事,丞相不願意做,天子絕對做不成的。

 至於朝堂上的日常事務,天子就更是難以插手。

 官吏的選用、百官朝議奏事、朝臣陟罰臧否、法律條令制定、郡國上計考課……

 甚至還可以直接封駁天子所下的詔令。

 這些都是丞相的權力和職責,而這相權幾乎與皇權平起平坐,甚至更高一頭。

 劉徹親政以來,在朝堂上做了不少事情,能做成的,都是得到了丞相支持的。

 就拿“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來說,若非田蚡也是儒家的信徒,此事做不成。

 現在,朝堂上除了有丞相田蚡的勢力之外,還有前任丞相竇嬰的勢力……

 這兩股相權正鬥得你死我活,留給劉徹閃轉騰挪的空間並不多。

 他辛辛苦苦徵召到未央宮的人才,都沒有被委以重任,只能暫時當清閒的幕僚。

 這樊千秋是一個幹實務的人才,不應該那麼早入宮,而是應該留在民間歷練歷練。

 待朝堂上那兩位“丞相”鬥出一個勝負之後,劉徹施展拳腳的機會就多了。

 那時候,樊千秋才會有大用。

 更何況,劉徹也得再驗一驗他的成色,看看對方有沒有什麼真才實學。

 若此子有真本事,朝堂上適合他的官職多得是,若沒有真才實學,埋沒了就罷了。

 “今日看的奇景夠多了,先不進去了,來日我再到大昌裡看看。”劉徹背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