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 作品

第56章 我借民心保命,皇帝不介意吧?

 元光三年十一月中旬,北城郭重新恢復了平靜。

 鄭得膏口中的趙使君沒有來找麻煩,富昌社也未再越過清明河,公孫敬之等人也都陸續露面了。

 更為重要的是,那些逐利的行商旅客沒有被那日在河邊的衝突嚇跑,仍然熙熙攘攘,賺著銅錢。

 每日一早,清明鄉各里的閭門一打開,等在門外的行商就會一擁而入,爭前恐後地搶個好位置。

 於是,絕大部分萬永社的子弟都以為前幾日的風波就此結束了,市租可以照收,這錢可以照賺。

 但是,六房四市等頭目都知道,這場動盪甚至還未開始,又怎麼敢說已經結束呢?

 尤其是樊千秋,他更為明確地知道,這幾日的平靜安寧,是富昌社的陳安君送的。

 這頗有手腕的女人,這幾日應該正按照二人在柳樹下的約定,在長安城四處奔走。

 陳安君要做的事情,就是說服南皮侯竇良見一見樊千秋,雙方“平等”地擺一擺。

 此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

 一是因為樊千秋的地位實在太低,又是一張生面孔,南皮侯未必願見他。

 二是因為還會有竇桑林從中作梗,陳安君這便宜義女,哪比得兒子親呢。

 穿越而來的樊千秋知道可投機的風口在何處,但想要參與其中,甚至獲利一把,還需要有敲門人來引路。

 公孫敬之是他在長安縣寺的敲門人,陳安君就是他在城南戚里的敲門人。

 他們可以將樊千秋引到那賭桌旁,給他一個上桌下注、以小博大的機會。

 等待的五六日時間裡,樊千秋沒有閒下來,他在社中佈置了幾件事情,為即將開始的大計劃埋下些鋪墊。

 第一件事情,就是擴大了“同子弟”的招募範圍。

 原來,為了不引起周圍鄉里的忌憚,萬永社只在清明北鄉招募同子弟。

 如今一場大戰就在眼前,正是急需用人之際,就顧不了這細枝末節了。

 樊千秋下令在鄉里各處的要道都貼出了社約,不限戶籍地招收同子弟。

 每月只要繳納2錢社費,並且願意為萬永社點卯充數的人,都可被登記為同子弟,享受相應禮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