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 作品

第66章 打窩、拉網、下餌、不空軍!

 辰時一刻,清明河北岸,行商如往日一樣,漸漸多了起來。

 與平常不同的是,大多數行商都是從東邊、北邊和西邊的閭巷中趕來的,從清明河南面來的人寥寥無幾。

 清明河那邊的行商消息更靈通一些,已經察覺到今日有大事要發生,紛紛躲開了。

 在此時的大漢民間,信息的擴散速度仍然非常緩慢,若沒有人特意通傳的話,許多事情一日也傳不出鄉去。

 清明橋上,武大正帶著五六個私社子弟守在橋頭,和平常相比,他們要機敏許多,刀劍也挎在腰間。

 散佈在行商旅客中的萬永社子弟們,也都神情肅穆,手按在刀劍上,視線不停地往對岸看去。

 清明河的那邊,比平日還要冷清,除了幾個鬼鬼祟祟的人影之外,客商黔首,一人不見。

 就連常在河邊尋找吃食的流浪細犬,今日也都無處尋覓。

 北岸的行商已經開始設肆賺錢了,反倒沒有留意河對岸的情形。

 在人來人往的客商的掩護下,樊千秋帶著七八十子弟和七八輛牛車,從不同的方向來到了岸邊的清明市附近。

 樊千秋看了看對岸的情況,對簡豐點了點頭,後者拿出一個竹哨,急促地吹了好幾下。

 跟在他們身後的萬永社子弟們,立刻駕著車分頭藏到了附近的閭巷中,開始為今日的戰事做籌備。

 整個清明市的行商和旅客有千餘人之多,這小小的動靜,並不顯得扎眼。

 緊靠著北岸的恰好是安定裡的閭左,所以沿岸的房屋並不高,大多數都是普通的平房。

 樊千秋帶著豁牙曾來到一區提前踩好點的曲形房門前,用力地敲了敲門。

 出來開門的是一個頭發花白的老翁,身後則跟著一個老嫗和一個六七歲的稚童。

 “老翁老太,我等叨擾了。”樊千秋連忙笑著行禮道。

 “不打緊,進來便是!”兩個老人笑吟吟地將樊千秋兩人迎進屋中,孩童則好奇地打量豁牙曾背上的大黃弓。

 屋中的一應陳設都非常樸素簡單,是尋常人家常見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