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 作品

第162章 剽竊董仲舒的學術成果,不過份吧?!

 張湯不禁開始懷疑,難不成此子見過董子!?

 但是此亦說不通,董子若是見過此人,又將“春秋決獄”之事告知過對方,那麼定然會將此事轉告張湯的。

 難道……此子用了什麼秘法偷聽了他們的談話,又或者他在儒學和刑獄之事上的造詣,超過了張湯和董仲舒?

 不管是前後哪一種可能,張湯都覺得駭人。

 接下來,張湯便沉默著一直沒有再多說話,旁人只當樊千秋的話激怒了張湯,但實際上,張湯是腦子有些亂。

 作為始作俑者的樊千秋很理解張湯內心的錯愕。

 辛苦打磨多年,還想用來一鳴驚人的寶器,竟然被一個出身寒微之人搶先做了出來,又怎麼可能不覺得錯愕?

 “那你再說一說,當如何用《春秋》來斷決刑獄之事?”張湯故作鎮定問道。

 “漢律中未提及之事,以儒學經意為斷決依據;漢律中與儒學經意相違背之處,亦以儒學經意為最高準繩。”

 “還有呢?”張湯心中又一驚,此子定然不是誤打誤撞,何止是略懂,是很懂。

 “斷案時,要以案件事實為依據,但是要以罪人的動機為根本……”

 “若罪人動機符合儒家道德,一般可從輕處理,甚至可以免罪……”

 “若罪人動機不符合儒家道德,結果為善亦要受到嚴懲,犯罪未遂亦要嚴懲,首犯更要從重處罰……”

 樊千秋滔滔不絕地說著,向張湯繼續解釋何為“春秋決獄”,這一幕讓樊千秋想起了博士論文答辯的場景。

 說到底,“春秋決獄”其實就是將“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結合在一起,給法律加上一件溫情的袍服。

 當然,作為統治階級的工具,“春秋決獄”自然會有或這或那的缺陷和不足,但至少可讓社會矛盾緩和些。

 既想要避免“暴秦亡於嚴刑峻法”,又想改變“黃老道學,無為而治”,“春秋決獄”自然代表著先進性。

 “這些話,是你自己想的,還是何人告訴你的?”待樊千秋將最重要的話全講完後,張湯才陰晴不定問道。

 “這……”樊千秋一時語塞,想了片刻,才厚著臉皮說道,“是草民自己想的,若有紕漏,還請使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