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 作品

第170章 衛兄,這一拜,生死不改,天地日月壯我情懷!

 這是馬具!是改良過的馬具!

 其中,最大的一個物件應該是鞍韉,和尋常鞍韉相比,這個馬鞍的頭尾翹起,中間凹陷,和常見的普通馬鞍很不同。

 【圖一是秦始皇陵的騎兵俑,馬鞍無橋,沒有馬鐙】【圖二是西晉出土的馬俑,馬鞍有橋,單邊布綢馬鐙】

 衛青只是看了一眼,立刻就看明白了這種造型的妙處:可讓騎士更穩地坐在馬上。

 能在馬上坐得穩,不僅可以讓騎士的引弓射箭和劈砍刺挑更加自如,還可減少長途奔襲帶來的疲憊,便於保存體力。

 看出了妙處的衛青撫摸著這牛皮製成的馬鞍,眼神中有強烈的熾熱。

 “此乃高橋馬鞍,可讓騎士穩坐馬背,將軍善騎射,定然知道其中妙用。”樊千秋從旁解釋道。

 “甚妙!改動不多,卻能起到大用處,甚妙!甚妙!”衛青情不自禁地拍起了手,連連誇讚道。

 “將軍過獎了。”樊千秋只是憑藉印象做的這馬鞍,還有許多不合用之處,還得衛青自己完善。

 “這馬鞍我識得,不知這幾種鐵器又有何用處呢?”衛青的視線轉向了馬鞍旁邊的那幾塊鐵器。

 “這成對的鐵器,名為馬鐙,綁在馬鞍之下,以此借力,不僅上馬更容易,刀砍朔刺都更有力。”樊千秋耐心解釋道。

 【下圖為我國出土最早的馬鐙,是東晉十六國時期的文物】

 “我……我可否一試?”衛青難掩興奮和喜悅地詢問道。

 “將軍只管一試。”樊千秋點頭笑答。

 後院的馬廄中本來就有馬,樊千秋和衛青合力將這整套的新式馬具套在了馬的身上。

 衛青圍看了幾圈,忽然踩著馬鐙,有些生疏地翻身而上,穩穩地坐在了高橋馬鞍上。

 適應片刻之後,衛青就抑制不住激動地拔出了腰間的長劍,控著此馬在院中繞圈跑了起來,更是連連嘗試揮劍劈砍。

 雖然沒有帶弓箭,衛青仍然忍不住模仿持弓射箭的樣子,在馬上擺了幾個彎弓射箭的姿勢動作,非常嫻熟和流暢……

 樊千秋站在院中靜靜地看著,不禁就在心中發起了感嘆。

 天賦真是玄學啊,就像這衛青,不僅一眼就看到了這新式馬具的妙用,還能立刻上手熟練使用操作,還不是天賦嗎?

 還有今日想為難自己的張湯,還未成年就知道如何升堂審案,更將爰書文告寫得滴水不漏,這亦是常人難有的天賦。

 在史書上留名之人,天賦、機遇、運氣和性格都不能缺啊。

 衛青縱馬跑了幾圈,這才意猶未盡地停了下來,笑得極燦爛地走到樊千秋身邊。

 此時,鋪在地上的那塊麻布上,還有四塊掏空帶眼的鐵片,看著沒有什麼差別。

 “樊社令,剩下的這些……也是馬具?”衛青顧不得擦去鬢角的汗便開口問道。

 “亦是馬具?”樊千秋笑著答道。

 “這又當如何使用?”衛青蹲下來拿起這四個鐵塊,放在手中掂量了幾下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