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風不盡 作品

24.寇可往 我亦可往!

衛子夫如今不過十幾歲,生得貌若桃花,一身青布曲裾深衣,走到她面前,跪倒在地,深深下拜:“奴拜見公主殿下!”

“起來吧,稍後你便隨我進宮去。”平陽公主瞭解劉徹的性子,他在聽過仙蹟後,一定會派人來,她眼眸透著精明的光,“是了,你阿姊與那霍仲孺生下的孩兒還在病中嗎?可取了名字了?聽聞也是個不好惹的夜哭郎呢!”

衛子夫不敢抬頭,她心中也瀰漫著複雜的情緒,只能努力維持著聲音回道:“回殿下的話,前日求告巫覡,為其問了鬼神,已取名為去病。”

果然如此,平陽公主笑意更深:“將衛少兒母子也帶來,待宮中使者前來,爾等便隨我一同進宮面聖。”

唐,貞觀年間。

李世民為被那句“寇可往,我亦可往!”而拍手叫好!

他正面對東突厥無休止的侵擾,就在他登基之初,東突厥頡利可汗背信棄義,竟趁著李世民剷除李建成餘部的時機,突然命部下騎兵圍攻烏城,一下將程知節、徐世勣和屈突通的唐軍主力牽制住,他自己則與弟弟突利可汗以及鐵勒部的契苾何力揮軍南下,那是最危急的時候,東突厥的兵鋒直指長安城!

不,是已經陳兵長安城外!

李世民不得已,命長孫無忌、高士廉、房玄齡、侯君集、段志玄、獨孤彥雲等重臣冒險前往城外渭水南岸,隔河大罵東突厥背信棄義。同時,又派大將尉遲敬德於擊敗了突厥的左翼軍,扣押了東突厥的名將阿史那烏默啜!

尉遲敬德這一戰解了長安之困,頡利可汗因側翼遭襲,大將被扣押,這才同意與與李世民在渭水便橋上斬白馬為盟,之後退兵。但李世民沒有認為東突厥對大唐的威脅就這般結束了,這一戰便是對他敲響的警鐘,他必滅東突厥!

“寇可往,我亦可往!好氣魄!”李世民眼眸閃動著光芒,下旨,“傳朕的旨意,日後臣下可帶武器上殿,每天朕要領數百士卒在顯德殿習武!朕要親自練一支驍勇善戰之精兵!”

宋朝,趙匡胤卻也在嚮往強漢的氣魄。

他望著仙蹟中展示的漢武君臣,不由淚灑當場。

燕雲十六州……尚在寇手!

“武備不可鬆懈。”趙匡胤心中暗暗下定決心,“武將雖不可放縱,但也不能為此忽視練兵習武……”

明朝,萬曆年間。

“電視劇?”正走向內殿的張居正沉思著,他想起之前林姑娘曾回答衛青,這三輪車是“電動的,不是油的。”他之前並未理解何為電動,何為“油的”,還在紙上記錄了這個問題,想著回頭仔細問問,如今又聽見“電視劇”——都有電字。

後世馴服了雷電?雷電能夠驅動後世的車,還能夠將雜劇引入那容器中……這勾連古今的仙蹟,是否也是“雷電”所為?若是按照這思路思索下去,除了電有神通,連日常食用的“油”也能驅車、播放雜劇?又或許是旁的,他們還不知道的“油”,後世不知可有“油視劇”?

張居正漸漸想遠了,若大明也能馴服雷電和那神秘的“油”……

清,康熙除了準葛爾部還舉著反旗,從南到北,幾乎都已經臣服在八旗鐵蹄之下,三藩已定、苔灣已收,就連傳說中的那朱三太子全家,頭顱都已大張旗鼓送進京城了。

失去了前明最後的正統後人,江南一帶反清的聲音瞬間安靜了下來。

因此,作為一個關外遊牧民族問鼎中原的皇帝,他聽著漢朝抵禦匈奴的故事,全然無法感同身受。

反倒在警惕漢人血液中流淌了兩千年的百折不撓。

“漢人總說九世之仇猶可報也……”康熙知道,就因崇禎吊死煤山,留下一句:“任賊分裂朕屍……可將文官盡行殺死……勿傷我百姓一人”,就讓漢民念著前明至今難以忘懷。

反清復明的星火撲滅一處,又會重燃。

康熙還想到當初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拱衛京師的大明三大營一部分早已在明英宗朱祁鎮徵瓦剌時死傷殆盡,另一部分也在對付李自成和關外清軍時打光了,於是剩下的三大營老弱殘兵開了城門投降了李自成,沒想到,李自成大搖大擺進了京城,卻在進入皇宮時受到了激烈的反抗。

崇禎帝的內官王承恩,時任司禮監稟筆太監,他不僅沒有賣主投敵。當京營軍士望風而逃時,王承恩為宮中幾千太監分發武器,準備與李自成軍死戰到底。

王承恩領著臨時湊齊的太監軍隊上了城牆,搬上大炮擊殺搭雲梯攻城的李自成部,可太監們怎會是李自成的對手,很快就全軍覆沒,王承恩便跟著崇禎帝,前往煤山自縊。

那群高高在上的東林文臣早已背主投敵,最後為前明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卻是那些被人瞧不起、辱罵的太監。

康熙回想著這些事,漢人總是這樣奇怪,嘴上喊著忠君愛國的文人士大夫嫌井水太冷開城門投降,而被罵禍亂朝綱的閹黨,卻又如此忠義。

即便學了那麼多漢人的經史子集、四書五經,他卻還是無法對漢人掉以輕心,他們心中究竟在想什麼,他時常參不透。

【漢武帝登基後,太皇太后竇氏把持朝政數年之久,導致漢武帝16歲登基,22歲才親政,而在這六年裡,竇太后照舊實施“無為之治”,照舊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竇家不僅把持著朝政,同時也把持著漢朝的兵權,漢武帝想要任命的官員也通通都被竇太后罷免,他成了個傀儡皇帝,只能鬱悶地成天微服出行,在長安與遊俠一塊兒玩鬧,或是在上林苑偷偷訓練羽林軍,除了忍耐,他什麼也做不了。但幸好,他沒有忍耐太久,建元六年,七十七歲的竇太后去世了!漢武帝終於能手握天下權柄,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了!】

漢文帝朝,正抱著十歲的小劉啟專注看仙蹟的劉恆渾身一僵,他危險地眯起眼睛,想起了那個自己頗為寵愛的美人竇氏,她同時也是劉啟、劉武和館陶公主的生母……

竇氏居然如此長壽……不,是他與啟兒的壽數都不長!仙蹟沒有特別說他與啟兒究竟壽數幾何,但竇氏活了七十七歲,在漢武帝朝把持朝政六年,也就是說啟兒在他母親七十一歲時就去世了,而如今竇氏已年近三十……好嘛,他和啟兒兩個人加起來在位時間才三十多年!

劉恆垂下眼,看向還沒回過味來,依舊眼眸明亮的兒子,疼愛地摸了摸他的頭。

好孩子,日後阿爹若走了,必不會叫你和你的好孫兒再受外戚之苦。

劉恆在心中暗暗下了個決定。

【時間來到西漢元光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29年。這一年,匈奴又大舉進犯漢朝,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匈奴格外囂張,他們越過了長城,進入到漢地腹地約200多里的地方大肆搶掠。漢武帝自繼位以來,先忍竇氏之囂張,後忍匈奴之猖狂,如今他忍無可忍,決定不再忍了!漢朝經過了數位皇帝休養生息,勵精圖治,尤其文景之治為漢武帝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這一戰,大漢已經等待了七十多年,就在今年,著名的龍城之戰就要打響了。】

【龍城之戰是漢室自建國以來七十餘年,抗擊匈奴的第一次勝利,也是年僅二十三歲的衛青,第一次嶄露頭角。】

“快找輿圖!朕要輿圖!”

劉徹焦急萬分地命宮人拿來輿圖,一邊在長案上鋪開,還不回頭地急召,“將能觀看仙蹟的大臣都叫進宮來,與朕同歡!看日後誰還敢出言阻止朕北擊匈奴!”

而其他漢初的君王早已備好輿圖,皆在努力尋找龍城的位置,嚴陣以待。

劉邦一邊瞧輿圖找龍城,一邊還感慨:“才二十三歲啊,韓信當年27歲拜大將軍,已如橫空出世,這衛青還是騎奴出身,23歲便首戰告捷,真是天賜之將帥!”

【唐朝詩人王昌齡有一首非常著名的《出塞》詩,相信大家都能脫口而出:“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裡的“龍城”指的就是奇襲龍城的西漢名將衛青,“飛將”說的是李廣,之後龍城飛將這四個字就成了那些積極抗擊匈奴的將領的代名詞!可見這次戰役對漢朝、對歷史的影響有多少深重,現在咱們就來仔細說說這次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