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人禮教

做出了非常務實的調整,而這些調整也使得帝國穩定了下來,能夠被民眾、各地原屬六國的世家所接受。在講漢法與秦法的區別之前,我們還要講一講為何當時反秦之風會如此強烈,才能明白漢初這些法的調整有多麼切中要害。其實秦始皇時期,整個秦朝只能說“暗流湧動”,反秦只能偷偷地反,但秦始皇死後,史上最有名的敗家子秦亡的深淵。]

嬴政忽略了前頭種種,那些有關漢朝的吹捧都是無用的話,只

死盯著敗家子秦二世胡亥幾個字。

他終於要知道大秦滅亡前經歷了什麼了。

[胡亥這個秦二世只當了三年。這三年間,他主要做了什麼呢?首先,繼位之初他便與趙高、李斯一同偽造詔書送到扶蘇與蒙恬處,先殺了會影響自己繼位的最重要的兩個人:扶蘇與蒙恬。讓我們來看看,他這封詔書寫了什麼呢?

我們總對扶蘇聽了詔書不加懷疑就自刎而認定他是個愚孝仁弱之人,但我們如果仔細讀那封詔書,就能發現,趙高與李斯不愧是最瞭解秦始皇的人,他們將秦始皇先前因焚書坑儒之事責罵扶蘇的口吻學得十成十!他們寫的詔書可謂洞察人心!詔書內容爺爺就不完整念下來了,我們只要關注這件詔書中尤其提到一件事:扶蘇與蒙恬在北境戍邊未立寸功,還屢次上書非議朝政。

這正是原先秦始皇惱怒扶蘇而將他趕出咸陽的理由。但秦始皇真的因焚書坑儒時扶蘇反對求情便惱恨放棄自己的長子了嗎?將他發配到邊關,是因為不願見到他,恨不得他死嗎?其實啊,或許是扶蘇沒能領會他父親對他的良苦用心啊。]

咸陽宮大殿上,清晨的陽光漸漸濃烈了起來,斜斜地打進了寬闊的殿中,將端坐在大案之後的嬴政周身染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芒。李斯聽到林老夫子又“舊事重提”,提及了自己將來要與趙高合謀欺殺扶蘇的事情,他已經知道趙高被處死了,此時便更加心生恐懼,渾身大汗淋漓,連握著刀筆的手都在顫抖。但從始至終,嬴政都沒有分一個眼神給他,只是冰冷地說了聲:“繼續記。”李斯不敢有所拖延,連忙埋頭奮筆疾書。

隨後,低著頭的他又聽到了上方似乎還一聲飽含複雜情緒的喟嘆:“召大公子前來。”

贏政如今並未做焚書坑儒之事,但他大致能想到自己為何會這麼做,那些儒家弟

子一向反對行“郡縣制”,如博士淳于越便大肆借用古代聖賢的言論誹謗朝政,時常要求根據古制,分封諸侯。幾乎是嬴政與李斯提出一項改-革,他們便要反對一項。

而六國那些遺民更是整天以故國為念,離政早就想焚燒除了《秦記》之外六國的史書了,還有編的那些《詩》、《書》,無不明裡暗裡詆譭秦國,妖言惑眾以亂民心,豈能不燒?不過只是燒點書罷了,嬴政深深覺著日後的自己十分仁慈。

至於坑儒?嬴政有點疑惑,那淳于越天天在自個面前說三道四,他都沒有和他一般見識,為何後來還會坑殺儒士?扶蘇身邊有百家之師,但在眾多的學家理論中,他的確更偏向仁愛與德治的思想,在政事上提出的想法又時常與秦始皇信奉的法家背道而馳。至於,扶蘇行勸諫之舉,嬴政也沒有太出乎意料。

不過他的兒子嬴政還算了解,扶蘇不至於會為了儒家與他這個皇父作對,這其中一定還有其他原因。此時,扶蘇其實一直候在大殿外,他在自己言殿中聽到自己的名字與未來便心神不寧,心中又是自責又是悲哀,於是匆匆趕到父親身邊,卻又聽到仙蹟說他未經查證便自刎而死,心中更是羞愧,更加不知如何面對父皇,不由更加躊躇了起來。於是寺人拔足奔出殿外,就見到在廊下徘徊的大公子,不由大喜,上前行禮拜見:“陛下要見大公子,請大公子隨奴入內!”扶蘇低著頭走了進去,一進去便跪下,猶豫了半晌也沒敢抬頭,只忍著心中翻湧的酸澀之意道:“兒叫父皇失望了。“起來,莫要做此小兒情態。”嬴政擺出嚴父的模樣板著臉,“一旁坐著,你也好好聽一聽,後人是如何看你。“....”扶蘇抬-起頭來,往左側望去,看見了衣衫凌亂、形容狼狽的李斯,而李斯也已乖覺地攏了攏滿地的竹簡,手腳並用地將竹簡推到了外頭,訕笑著將嬴政下首的位置讓給了扶蘇。

扶蘇不知道現在該如何稱呼李斯,默默坐下,而到這個據說以後會害死他的人,

他竟然也生不出什麼怒意。

如今的他,心頭都是茫然。

[我們應該都知道,焚書坑儒其實是不同的兩件事。

焚書一事歷史學者大多都認定有此事,畢竟當時諸子百家爭鳴,特別喜歡辯論、批評政治。打個比方,就像咱們現在有些被某些勢力滲透的傢伙成天在網上唱衰種-花家,無腦批評國家的方方面面,造謠蠱感不明真相的小老百姓一般,那時候六國遺留下的那些人也有這種風氣,你就可以理解奏始皇作為執政之君王,為何會那麼憤怒。

他要推行郡縣制、要做書同文、車同軌等文化改-革,還要修長城抗匈奴,本來就忙得不可開交,這些號稱儒士的傢伙還要跟他唱反調、潑冷水,非要摁著秦始皇的腦袋要求他效仿周禮的古制來當這個皇帝,如若不肯效仿就罵他暴秦無禮、西蠻無德,你說他煩不煩?而焚書,具體焚了什麼書呢?其中有一本《尚書》,大家

應該也都知道《尚書》是儒家最核心的經典,歷代儒家子弟都要研

習這本書,這本書主要記載了那些三皇五帝、上古聖人的事蹟,也就是那些儒士用來借古諷今、譏諷秦始皇的一個重要依據,所以煩不勝煩的秦始皇直接將他們天天掛在嘴邊的治世思想給燒了,看你們日後拿什麼來罵我!

第二個就是我們熟悉的《詩經》,我們都知道,《詩經》是收錄六國詩歌的一部著作,其中有不少都是讚頌、歌頌六國曆代君王的,別人天天在嬴政耳邊唱六國的先王多賢德,你覺得秦始皇能喜歡《詩經》嗎?除此之外,秦始皇還焚燬了除了秦國以外的各國史書、焚燬博士官所所藏的除了醫藥、占卜、農書等實用書籍之外的所有私人藏書,不僅如此,如果有人敢私藏禁書,將會直接“黥為城旦”,登上一輩子修長城的特快列車。還有,秦始皇還關閉了私人的學校,“禁私學”,直接把那些人能聚在一起罵他的地方給關了,最後他還把欺騙他的術士們經常要使用的《周易》、《老子》給燒了個乾淨。所以我們能看得出來,“焚書”其實是秦始皇為了思想統一的一項強硬措施,雖然手段過於強硬,但秦始皇並非意氣用事,站在秦始皇意圖鞏固統治的角度,其實算一件正常的事。]這話說到嬴政心坎裡了,嬴政點頭道:“後人知我心意。

用不著說將來,他現在就夠煩那些天天嘰嘰喳喳諷刺朝綱的儒士了!

等等。

他是不是聽到了....士竟敢欺騙他!!

[所以焚書坑儒的重點從來不在坑儒上面,而是“焚書”。

雖為了統一思想,但焚書也導致大秦將“士人”階層得罪了乾淨,成為了秦滅亡的原因之一。

我們現在可能很難理解,為什麼在秦朝“士人”會有那麼大的力量。但在春秋戰國時期,“士人”這個階級已成為一股無法忽視的政治力量,當時“士人”與“公卿”是相互制衡的,也是諸侯國中最主要的兩股力量。而“六國士人”也是秦國官僚體系裡極為重要的存在。比如商鞅、張儀,範睢,呂不韋,李斯等秦相,通通都是原本六國出身的“外國客卿”,像李斯他們這樣到各國做官的“士人”不勝凡舉,這也是一些沒能入秦為官的士人竭力反對郡縣制,不停鼓吹分封制的原因可別將當時的各家學子想得那麼單純,咱們細想想,他們是真心敬畏周

才要求恢復分封制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