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6 章 農村大席


婚姻締結兩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自古以來便是人生大事,歷朝歷代婚服顏色皆有不同,如秦漢,皆是遵循玄纁制:

“乾為天,其色玄;坤為地,其色黃;火色赤,赤與黃合,即是纁色。”漢武帝時期,受到召見匆匆從太常寺衙門趕來觀覽仙蹟的太常寺卿抖著花白的鬍子道,“我大漢昏禮對天地崇敬,男頭戴爵弁,穿玄端衪纁裳;女著玄色純衣纁袡之衣,內裡襯白絹單衣,怎能……”

在大漢,白色為不祥之色,白衣只能穿在外衣裡頭,僅僅只露出一截領子才符合禮數,因此太常寺卿無法認同後世審美,搖頭再搖頭。

而到了唐宋時期,唐朝的開放、繁華打破了延續了數百年周朝的莊嚴肅穆,人們在婚事上舍棄了黑色衣裳而選擇了更為熱鬧喜慶的男紅女綠,新婚女子身穿大袖衫長裙,披帛層層疊疊,很是繁複華麗。

李世民之所以如此驚訝,便是因為即便是盛行佛教、清談的魏晉時期,衣著風格已返璞歸真,但也並無身著通身白衣成親的傳統。魏晉時期的史料有記載:“太子納妃,有白轂白紗白絹衫並紫結纓”,但實際上,這不過是婚服裡頭穿的衫子。

這句話若是用系統機翻,大概會翻譯成:“魏晉時期的太子娶老婆,太子妃會穿白色內衣內褲秋衣秋褲再繫個紫色腰帶。”

因此這段史料下頭還有一段詳細記錄了皇太子妃的衣裙:“有絳紗復裙,絳碧結綾復裙,丹碧紗紋蘿裙,紫碧紗紋雙裙,紫碧紗紋繡纓雙裙,紫碧紗殻雙裙,丹碧杯問蘿裙,有絳綾袍一領。”由此可知,魏晉時期的婚服,裡頭貼身衣物是白的,外頭應當是絳紫色與丹碧色的。

即便是魏晉這樣的亂世,這皇室宗親、達官貴人的婚服也是從裡到外層數繁多,華美斐麗。

更別提唐宋,還出現了鳳冠霞帔。

不過,李世民驚訝之後便也說服了自己:或許後世朝廷有尚白的傳統也未可知,畢竟他們已翻天覆地,便不能用我等“古人”的眼光去評判了,且這是民間普通百姓的婚禮,到底沒有那麼多講究。

元朝因是蒙古王朝,婚服更加不同,他們穿“質孫服”,是一種方便騎射,短而貼身的袍子,頭戴高高的帽子。

明朝時期成親,鳳冠霞帔已十分常見,不再侷限於上層貴族之中使用,男子則大多是狀元郎九品硃紅官服裝束,因此才有娶妻是“小登科”的說法。清朝的婚服沿襲了滿人的傳統服飾,皇族成親一般是大紅的滿繡旗裝,袖子是石青色的馬蹄袖,皇帝著明黃色龍袍,親王以下則是石青色依品級有所不同的禮服。

故而各朝方才第一眼見識到如此吃驚,白色終究叫古人忌諱——他們信奉陰陽五行學說,西方為白虎,主刑天殺神,故而與死亡相關,而每逢寒冬缺食、萬物肅殺,白也是弔喪死者的凶煞之色。

“不吉利啊實在不吉利。”朱元璋搖搖頭,明朝治喪時必須穿白衣、戴白帽、系白腰帶……而且這新娘子怎的露胳膊露肩膀還露了半截胸膛!這這這……這也是效仿唐風不曾?

林菱不知道古人所思所想,她舉著手機逛了一圈,鄉村小路上還有源源不斷走路來吃席的親朋四鄰,小孩兒在前頭瘋跑,大人三三兩兩結伴而行,各個都笑意盈盈。而村裡擺酒就擺在院子裡、家門口甚至是路上,彩條棚子一路搭過去,邊上專門劃一塊做飯的地方,現用磚頭壘的幾個土灶大鍋不間斷地現做著大菜,熱氣蒸騰,食物的香氣飄得老遠。

棚子底下,一張張圓桌逶迤而去,

每個大圓桌上都鋪了帶雙喜字的紅色塑料布,圍著擺滿了紅色塑料凳,一桌大概能擠上十一二人,而且上菜都是用那種大小不一的鐵盆,有時菜多到鐵盆壘在上頭,熱熱鬧鬧的,人情味和煙火氣都極重。

本作者南風不盡提醒您最全的《諸朝看我直播鄉村生活日常》盡在[筆趣閣.の小說],域名[(.co)(com)

此時,林菱已經交完禮錢也喝了迎客的茶水,便和爺爺找了張有空位的桌子便坐下等上菜了——農村的喜酒沒有那麼多規矩,也沒有什麼儀式,大家就是迎賓完各自找桌子吃飯,吃到一半新人會來敬酒,然後再繼續吃,最後打包沒吃完的菜回家繼續吃。

她記得很清楚,小時候跟爺爺奶奶去吃席,奶奶能打包五六個大菜回家,比如燉雞燉鴨之類的,然後她們在家裡能吃三天的舊菜,把林菱吃得真是臉都綠了……

但林菱還挺喜歡這樣直奔主題的大席的——不用餓著肚子等司儀煽情念稿,也不用看新郎新娘親嘴、親孃父親致辭,大夥兒進場就能吃,和熟悉的親戚朋友坐一桌,喝酒聊天,也挺自在。

當然,這得保證跟你坐一桌的親戚不要逮著你問工資多少、有沒有男朋友之類的,不然就變成倒胃口了。

林菱坐下來的時候桌上已經擺好了冷盤,有滷豬頭肉、花生和一些喜糖,可以在等待正式上菜之前剝著吃,飲料和紅酒白酒也都擺好了,因此林菱順帶介紹道:

【我們這裡因為靠山又靠海,所以酒席裡有很多海鮮,螃蟹蝦鮑魚是肯定有的,然後也有很多外面應該比較少見的菜,比如!蛇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