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生水起 作品

第444章 扶風小子,竇乂

 第三年秋後,榆樹苗有的已長成雞蛋那麼粗。竇乂又間伐榆柴二百多捆,賣後獲利數倍。

 五年後,當年植種的小榆樹苗已經長大成材。蓋房屋用的椽材一千多根,賣得三四萬錢,而造車的木料,超過一千多根。

 那年竇乂才十三歲,他就知道一個道理,利用國有資源。以習業為藉口,利用皇家園林和養牲口的地方,為自己撈取了第一桶金,隨後更加一發不可收拾。

 之後他利用這五年掙來的錢,購買了青麻布,縫成一個個小口袋,又購買了新麻鞋,之後招呼來街坊小孩,發給他們小布袋,讓他們去幫自己收集槐樹仔,每個小孩交回來一袋槐樹仔,發一張餅、十五文錢,等把槐樹仔攢夠了,又開始讓小孩去收破舊的麻鞋,每三雙舊麻鞋換一雙新麻鞋,消息傳出去之後,來換新麻鞋的人不計其數,很快就攢了一千多雙舊麻鞋。

 東西夠了之後,竇乂又開始操作了,買來油靛,油靛就是用來製造染料、藥物的有毒液體,現在叫苯胺。

 僱人來煮熬,之後找來幾堆廢棄的碎瓦片,僱人在流水澗將泥滓洗去。

 備好上述原料,竇乂置買了石嘴碓五具,銼碓三具。再按日計酬,僱人用銼碓鋤切破麻鞋,用石嘴碓搗碎瓦片。

 再用疏布篩子篩過,和上槐子、油靛,讓僕役們日夜不停地搗爛。待到搗成乳狀,將它們做成長三尺以下,圓徑三寸的長棒萬餘條,稱為“法燭”。

 建中初年六月,連降大雨,薪貴如桂。竇乂將生產的“法燭”拿出來賣,每條百文。用它燒飯,火力比柴薪高一倍,因此獲利無數。

 這裡所謂的法燭,類似蜂窩煤。

 又掙了一筆錢之後,竇乂騷操作開始了,當時長安城南邊有一塊十餘畝的窪地,成為了商戶們隨意倒放垃圾的地方,竇乂用三萬文錢買下了這塊地。

 之後他在水窪中立一木杆,杆頂掛一面小旗,再圍繞著地沿塔起六七座臨時小房,僱人製作煎餅、糰子等食品。

 召呼小孩投擲石塊、瓦片擊木杆上面的小旗,擊中的,獎給煎餅或糰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