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生水起 作品

第919章 元代改革的戧金技術

 “曹昭,元末明初人,江蘇松江人,”沒等別人說話,耿老一邊看著瓷碗,一邊開口說了起來,“曹昭所著的《格古要論》,是明代存世最早的一部論述文物概述、名玩優劣、作偽手法和真偽鑑別的文物鑑賞專著。這麼說吧,自曹昭以後,歷時幾百年,卵白釉五色花戧金瓷始終沒有出現在世人的目光之中。”

 “當然,這都是我們這些學院派看的,像某些只知道賺錢的古董商,根本沒必要看。你們呀,大部分都是口傳心授,那好東西,比我們這些做辦公室的老傢伙,見過的還要多吶!”

 “小陳呀,你繼續說。”耿老笑著朝陳陽說道,“辨別樞府瓷不難,辨別卵白釉也不難,你是怎麼看出這是五色花戧金瓷的呢?”

 耿老說完,所有人都臉上帶著笑意看向柴老闆,甚至有人臉上都已經憋不住笑了,讓你瞎說話,耿老都沒反駁,你敢反駁,這不是沒事找事麼!

 陳陽嘿嘿一笑,到了耿老考自己的時候,“戧金技法,元人陶宗儀《輟耕錄》載:“槍金銀法,嘉興斜塘楊匯髹工槍(去聲)金槍銀法。凡器用什物,先用黑漆為地,以針刻畫或山水樹石,或花竹翎毛,或亭臺屋宇,或人物故事,一一完整,然後用新羅漆。若槍金,則調雌黃。若槍銀,則調韶粉。日曬後,角挑挑嵌所刻縫隙,以金簿或銀簿,依銀匠所用紙糊籠罩,置金銀簿在內,遂旋細切取,鋪已施漆上,新綿楷拭牢實,但著漆者自然粘住,其餘金銀都在綿上。於熨斗中燒灰,甘鍋內熔鍛,渾不走失。此法為戧金,也成沉金,或者槍金。”

 意思就是說,戧金技巧在於製成的漆器上以針刀刻紋飾槽線,內填金漆或金箔、金粉,令漆器上的花紋呈金色。

 這種是戧金技術

 戧金細節,能看出這是在木頭上刻畫出線槽。

 耿老點點頭,表示陳陽的基礎非常紮實,甚至已經超出了常人,但是......

 “小陳呀,既然你知道什麼是戧金,那我就要問問你了。”耿老將瓷碗拿起來,指著上面脫落釉彩和貼金片的位置,向陳陽問道,“我仔細觀摩了這件元代五色花大碗,在一些因年久剝落的細部釉彩之下,及磨損的金片之下,均呈現了完美的卵白釉表面,無論釉上及釉下均無任何人工開槽跡象。”

 “按照你剛才說的戧金技法,這可是不符合的,你怎麼解釋?”

 “耿老,您考我!”陳陽指著瓷碗,笑著看向耿老,“這麼明顯您老能看不出來麼!”

 說起這一點,就要說到另一道古老的技法,即瀝粉工藝。

 瀝粉工藝其又可稱立粉,簡單點解釋,就是讓線條立起來,這也是為什麼五彩戧金碗,能給人一種立體感的主要原因。瀝粉這種工藝多用於建築、壁畫或繪畫之中,用以描繪服飾、儀仗、兵器等,可以取得立體和光亮的效果。瀝粉的方法,在古代是用硝制過的豬膀胱套接一定口徑的銅管,內裝糊狀膠鉛粉,使用時壓擠出粉線或粉點,在平面上形成隆起的立體效果。線的粗細可隨所用銅管口徑大小而變化。而後在隆起的表面上用金,計有泥金、貼金等等。

 其實我們看到立體感的位置,是這樣的

 據此可知,通過此種方法,治瓷工匠可以將用作裝飾的釉料如裱花一樣,連續均勻的描繪在瓷器表面,最後的效果,就類似現在生日蛋糕上的奶油裱花一樣。

 元 卵白釉暗刻五彩戧金碗細節,貼金脫落的位置和瀝粉脫落地方

 “耿老,雖然這瓷碗上沒有針刀刻紋飾槽線,但所有線條都用瀝粉工藝表現了出來,最後在瀝粉線條內適當的進行貼金,這不就相當於用瀝粉工藝代替了用針刀刻紋飾槽線,最後在相應的位置進行貼金技術,整體不就是戧金技術的改革麼?”

 在後世的時候,有很多人對元代五彩戧金技術提出了質疑,他們的理由也非常簡單,就是在一些因年久剝落的五彩戧金瓷釉彩之下,及磨損的金片之下,均呈現了完美的卵白釉表面,無論釉上及釉下均無任何人工開槽跡象,甚至有很多人去博物館參觀,還對展品脫釉部分拍攝了放大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