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生水起 作品

第974章 跟館藏品一模一樣

 “我這麼說有錯麼?”

 “你......”東瀛評估團看了一眼井上,這是伸手指了一下陳陽,什麼都沒說出來。耿老伸手示意大家平靜一下,隨後向藤井表示,希望藤井能斷代,因為涉及到後面的價值評定,還涉及到鬥寶的結果。

 藤井在旁邊低著頭,皺緊了眉頭,抿著嘴思索著,陳陽在旁邊輕笑了兩聲。

 雪景寒林圖,自己可以大聲的告訴他年代和作家,那是因為雪景寒林圖是贗品,自己在誘導他。其實鑑定這東西,除了看眼力之外,還要看心穩不穩,有很多人因為心不穩,很容易先入為主,

 比如說一幅畫,你不說是誰誰的,掌眼的人憑自己的眼力,很容易就能看出真假的;但你若是告訴他,這是北宋范寬的,當他看到畫風、技法都對的時候,在一些細節上,他就會自己勸自己。

 “這裡范寬手哆嗦了一下,這幅畫一定是范寬晚年的時候畫的!”

 “你看看這一筆,多精妙!雖然筆墨濃重了一絲,但若沒有這一絲,這山石就不會給人硬朗的感覺,更體現不出樹枝隨風擺動的柔弱感,大師就是大師!”

 其實就是tm在細節上沒放好!

 這在後世也是國寶幫常用的手法,拿著一件元青花去找別人鑑定,開口就說某某大師鑑定過,是真的!那有些心力不定的人,即便看出了問題,也自己懷疑自己了。

 “這是明代的!”就在陳陽笑呵呵看著藤井,腦海中想著的時候,藤井開口說話了。

 清代的水晶瓶自己見過不少,大多數都跟透徹,很少有這樣的水晶,按照年代推,加上從鎏金鍊子的形式上來判斷,如果這水晶杯是真的,大概在明代。

 “元代!”陳陽微微看了他一眼,不緊不慢說道。

 藤井噘著嘴,一臉壞笑看著陳陽,表示這不可能,如果陳陽說唐代、宋代的,自己或許還可以相信,但.......元代麼,自己是絕不會相信的。

 “陳桑,我們都知道,你們國家元代,是一群遊牧民族的天下,說道打仗或許在當時他們無人能及,但你要是說,元代那幫莽夫有這樣的水平,我絕不相信!”

 這種東西,怎麼可能輕易斷代呢,如果要是一件飾品或者擺件,還可以從工藝上來判斷,你這杯子就是一塊天然水晶掏空形成的,即便你說出有一百種方法來斷定這是元代的物件,那我就有一百零一種方法,來否定你的說法,如果在眼力上贏不了你,那就在總價值上贏你。

 這是藤井的心裡想法,汝窯對汝窯,宋徽宗的玉鷹圖怎麼也要比這個破水晶杯值錢吧,雖然自己現在眼力上輸了一局,但在總價值上沒有輸,畢竟自己還有兩件東西沒有亮出來呢!

 “水晶,是一種天然寶石,我國古代稱水晶為“水玉”“水精”“千年老冰”等。但從物理性質上來說,水晶是一種無色透明或半透明的硅酸鹽礦物晶體,是石英的完全結晶,晶面呈六面角柱狀,柱上有平行橫紋,多呈簇生狀,其成分主要為二氧化硅,摩氏硬度為7,具有強烈的玻璃光澤。”陳陽打了一個響指,走到桌子前面給藤井講了起來。

 “藤井先生,你不要以為這件水晶杯無法斷代,我告訴你,這其實很簡單!”

 由於水晶流傳歷史悠久,我們的祖先形成了自己的水晶觀,有不少古籍中也提到了水晶,《山海經·南山經》雲:“又南三百里,日耿山,無草木,多水碧。”郭璞注曰:“水碧,今水精也。”

 關於水晶的成因,唐代人認為水晶是由千年冰所化。水晶由千年冰所化的說法可能來源於佛教,佛經中稱水晶為七寶之一,因而水晶被賦予了佛陀的神秘色彩,更成為善男信女們珍愛的隨身佩飾。我國古代文獻中有關水晶的記載還有很多……

 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中提到一水晶碗“夏蠅不近,盛水經月不腐不耗,或目痛含之立愈”,認為水晶有防腐、療疾的藥物作用。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引宗 言:“嘉州峨嵋山出菩薩石瑩白明澈,若太山狼牙石,上饒水晶之類,日中照之有五色,如佛頂圓光,因以名之。”這裡說到水晶有如同佛光的五色,實際上是因其特殊的物理性質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