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起 作品

二十八孝芸出嫁

  獨子陳英男長得英俊,人也聰明,吹拉彈唱都會,嗓子也好,父母要他跟著出去頌春,他不肯,沒事在家裡吹笛子拉胡琴。

  孝芸進門,他高興地站起來,請她坐家裡唯一的一把柳木扶手椅。

  “你爸媽出去了?”孝芸問。

  “我爸去要飯,我媽去田裡弄菜。”

  “頌春怎麼是要飯呢?要會唱,要會編。”

  陳英男帶點鄙視的神情說:“和要飯差不多,那事沒什麼難,看見什麼唱什麼,唱扁擔、八仙桌、籮筐、老人、小孩,就那麼一套話。”

  “你會唱吧?唱幾句來聽聽。”

  “頌春的曲調要敲鑼打板,我用筷子代替。”

  他從灶屋拿來兩根筷子,坐到孝芸對面,用筷子敲著桌沿,唱起了“扁擔歌”:“麻繩是知己,扁擔是相識,一年三百六十日,不曾閒一日,擔頭上討了些利,肩頭上去了幾層皮……”

  孝芸看著穿白色褂子的陳英男說:“我沒聽頌春的唱這個曲,不討喜,唱一個喜慶的。”

  “好。”陳英男笑了笑,又敲起筷子神采飛揚地唱道,“一邊放牛一邊歌,唱出人間喜事多,仙女聽了牧童歌,偷偷下凡來對歌,一對對到大床上,生個娃娃八斤多。”

  孝芸臉紅了,說:“你瞎唱,不聽了,走了。”

  陳英男放下筷子,起身說:“別走,我帶你去看我下的黃鱔鉤子,看有黃鱔上鉤沒有。”

  二人來到大塘河邊,陳英男拔起插在草地上的小竹棒,棒頭有線連著河裡的魚鉤。十枚魚鉤有一半鉤著了黃鱔,小的食指粗細,大的有大拇指粗,黃褐色,脫下鉤子,扔在魚簍裡還活蹦亂跳,抬頭想往外竄,一股鱔魚腥味。

  “聽說你媽黃鱔燒得好,這幾條黃鱔你拿回去吧。”

  “受人之魚不如授人以漁,你教我下黃鱔吧,好不好?”

  “下黃鱔不難,鉤子上串上蚯蚓或小田雞腿做餌,扔到水裡,過一二個時辰,水裡有黃鱔就上鉤了。”

  “你教教我吧。”

  “你家小北塘水渾,肯定黃鱔多,去你家小北塘,我教你。”

  何家莊的河塘都歸屬於周邊田戶,享有取水排水、罱河泥、栽葦種菱、養魚捕魚等權益。

  村上人把大塘與堯塘相鄰的一大塊水面叫北塘或北梢,小北塘在北塘的北邊,塘不大,周邊是孝芸家的田,是她家的私塘,捕魚下黃鱔的人一般不去人傢俬塘。

  小北塘東邊草地上有個人字形的草棚,用坺頭壘的土床,上面鋪了草蓆,幹活累了可以休息,夏秋天看瓜用,也叫瓜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