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起 作品

三十一 馬頭蟒


                 這年夏天,是個流火的季節,憤怒的太陽熱似火球,把天空燒得通紅,把大地烤得滾燙,炎熱馬不停蹄地光顧千家萬戶,草屋如開鍋的蒸籠,瓦房如冒煙的磚窯,門前的石頭如出爐的鐵板,水潑上去“滋滋”的響。空氣也烤熱了,不管什麼風,吹來的都是滾滾熱浪,小草樹葉蔫而失色。狗趴在蔭涼處伸出猩紅的長舌,顫抖著身子大喘氣。知了也受不了,夜以繼日地叫著“熱死了!熱死了!”

  人熱得跳,植物熱得笑。晝夜高溫加之充沛的水分,催著草木莊稼猛長,站在田頭可以聽到水稻“吱吱”拔節聲,幾天不見便高一寸,便是一個新模樣,似有人助長。旱地裡的瓜果突飛猛進地長,今天拳頭大手指長,過幾日便腦袋大胳膊長了。

  人在夏季也長得快,蔣康最小的兒子春北今年八歲,頭已冒出八仙桌面,五歲的女兒春桃也頭頂到桌沿了。

  不過,熱歸熱,卻一直不下雨。從立夏前二十天到現在已近百日無雨,持續高溫乾旱,河流水位不斷降低,田地乾裂了縫,好多禾苗枯死,樹和草都幹捲了葉。小河小塘都見了底,被太陽曬得如烏龜背一樣,開出一塊塊縱橫交叉的裂紋。

  千畝蘆塘幹到了底,風吹塘底塵土飛揚,百年未見的塘底大石頭,露出廬山真面目,上面的字清晰可見,是明朝人刻的字:見我如見鬼。

  不少村莊人畜飲水困難,要到幾里外的地方挑水。何家莊尚好,大塘小溝塘幹了,堯塘中間有個大井塘始終有水。

  據老輩人講,大井塘千百年來沒幹過,下面有暗河通著東海龍宮。村上人大桶小桶,或挑或抬,到大井塘取水。大井塘有水,人們也有煩惱,每隔五天,大井塘底下便向上冒黑水,有腥臭味,如清水中摻入了屎尿或髒血,食之便上吐下瀉,有人說,這是水底下的馬頭蟒在拉屎撒尿。

  有人向蔣興提議,趁現在水位低,馬頭蟒無處可逃,將其捕殺,省得以後再受其害。

  村上有好些人見過這怪物,頭像馬頭,身子像巨蟒,三四丈長,黑色,遊起來飛快,水花四濺,像洋鬼子的小火輪。

  堯塘十幾畝水面,因為有它在,很少捕到魚,也沒人敢下水游泳。曾經有兩個過路人到河邊洗腳時,被馬頭蟒吞食,只留下衣服漂出水面。

  蔣興摸摸有些花白頭髮的腦袋,青春年華如黑髮,不知不覺中掉落了,他說:“我老了,蔣康是甲長,找他說吧。”

  蔣康聽了大家的呼聲,到幹了的河底去看了一下。此時河底只剩下中間的大井塘,水與塘底平,直徑有七八丈。蔣康往裡扔一塊半乾塘泥,井塘水突然低下去二三尺,馬頭蟒似乎受了驚嚇,有所恐懼地下潛了。過了片刻,水位又呼呼地上升,上升到原位,還冒出不少氣泡,如大鍋水燒開沸騰似的。

  蔣康心想:這怪物真厲害,有翻江倒海之力,到底是什麼呢?他知道街上荊族長家藏書多,去他家借了《水經注》來看。書中有這樣的記載:“源潭湛瀨,有鮮魚色黑,身五丈,頭如馬首,伺人入水便來為害”。

  按照書中描述,這大井塘中的馬頭蟒,大概就是酈道元說的馬首魚。這怪物如洋鬼子一樣,只要有機會就要害人,你不殺它,它要吃你。唯有乘現在幹河之機,將馬頭蟒殺死在大井塘,才能使它不再興風作浪為非作歹,才能保村民安寧。

  如何捕殺馬頭蟒?蔣康想了兩天,決定把它誘上水面,用魚叉鐵鍬殺之。

  這一天,蔣康讓大兒子春東上街,買了一隻豬蹄膀,剖開取出骨頭,埋入一隻大秤鐵鉤,鐵鉤尾環繫上大拇指粗的麻繩。準備就緒,蔣康招呼村上青壯年,帶上釘耙、鐵鍬前去堯塘捕殺馬頭蟒。

  村上來看熱鬧的人不少,膽小的女人和孩子站在岸邊柳樹下觀看,男人們下到幹了的塘底,圍在大井塘的周圍看。

  春東把豬蹄膀拋入中心水面,“嘭”的一聲響,濺起一圈水花,塘水“譁”的一下落了一尺多,一會兒又漲了一尺多,泛黃的水面蕩起微波。人們感到了水中馬頭蟒的威力,似乎聞到了一股股血腥味,心裡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恐懼,都不由自主地往後退了幾步,他們害怕馬頭蟒衝出水面,張開血盆大口咬人。愛讀免費小說app無廣告、更新最快。為了避免轉馬丟失內容下載:cdn.y13398281206.com/apk/aidufree.apk敬請您來體驗無廣告閱讀app愛讀免費小說app

  恐懼的人們的眼睛盯著圓圓的大井塘,看著慢慢恢復了平靜的渾濁的水面。四個小夥子緊握住麻繩的末端,眼睛盯著大拇指粗的麻繩,像釣魚看著浮漂,又像拔河等比賽開始的命令,只等馬頭蟒咬鉤後往後拉。那麻繩是新的,黃黃的顏色,那麼粗的麻繩拽上千斤的重物是不會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