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起 作品

三十二 蓋三間公屋


                 馬頭蟒被殺死,天還不下雨,人們還是到堯塘中間的大井塘挑水抬水吃,水是乾淨了,但也麻煩,田裡的莊稼還是旱。

  有人說,這幾年天也變了,不是旱就是澇,可能是何家莊人只敬祖宗不敬天地,弄得老天爺不高興了。要消災避難,村上該蓋座廟,男女老少經常給老天爺燒燒香磕磕頭。

  何富貴死了,蔣興德高望重,人們便找蔣興說蓋廟的事。

  蔣興說,廟不用蓋,有廟的村子不是一樣有旱災麼?蓋幾間公房倒好。”

  “勞民傷財蓋公房有什麼用?”人們不理解。

  “大一些的村子有祠堂,有聚會議事的場所,有教化懲戒之所。”

  蔣興找何飛虎商量,他也說:“勞民傷財蓋公房有什麼用?我們村子不大,人不多,聚會議事用不著多大的地方,在你家在我家都行。”

  “不光是聚會議事,還可以作為村規禮法教育之地,村上人家有糾紛調解,對違犯村規禮法人的懲戒,都要有個地方。農閒時,還可以請人來說說書,唱唱小曲。”

  “錢呢?”何飛虎覺得蔣興說得有理,同意建公屋,但不想出錢。

  “我們兩家出錢,怎麼樣?”

  “我家不出錢,可以出地。我家竹林前面那塊菜地,可以給村裡蓋公屋。”

  蔣興知道何飛虎的算盤,公屋離他家近,家裡有事,稻麥收割上場時可佔用一下。不過位置倒在村中,便同意了。

  蔣家出銀子採買磚瓦木料,請瓦木工,村上人家出小工。

  蔣興決定蓋三間開間大的公屋,讓兒子蔣康負責採買和具體施工。

  人多力量大,半個月時間,磚瓦木料便運了回來。半個月時間,磚牆和四梁八柱便立了起來,留下中梁兩頭榫頭沒入槽,擱在人字形山牆頂上,等待次日上午搞上樑儀式。

  這天上午,多雲天氣,雲塊如開河的冰塊,散落在藍色天空。一縷縷陽光從雲塊縫隙中射出,射在樹冠上的陽光隨風起舞,照在青磚牆和刨得光亮的樑柱上的陽光,閃著光亮,還散發出窯火味和木頭香。兩根立柱上有對聯:“上樑恰逢紫微星,立柱正值黃道日”,橫樑上方是:“太公在此”。

  正午時分,兩個斧頭別在腰帶上的木匠,從兩邊順木梯爬上山牆頂,蔣康仰頭喊:“上樑!”木匠把架在牆上的中梁榫頭搬入槽,再用斧背“咚咚”往下敲,爆竹“噼噼啪啪”響起,人們開始躲閃、歡呼。上樑儀式結束,瓦木匠開始上房釘椽子、鋪瓦,隨後是白石灰刷牆、收拾屋子,裡裡外外有油漆味和石灰味。

  蔣興從街上回來,到新蓋的三間公屋轉了轉,很是滿意。回家寫了副對聯貼在門上:“欲收禾黍善,先去蒿萊惡”,橫批:“村和萬事興”。

  貼完對聯又叫孫子春西在公屋的西邊栽了六棵桂花樹,在公屋北邊栽了六棵櫸樹。

  他對家人說:“金桂是九月開,一直開到十月,花不大、很好看,很香。櫸樹代表中舉,我想著村上人家能出幾個舉人。”

  他嘴上這麼說,心裡計劃在公屋裡放些桌椅板凳、四書五經、紙墨筆硯,讓村上人們有時間少打打牌,多看看書,多切磋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