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起 作品

五十七 九貞伍長


                 咸豐十一年(1861年),秋天。

  北塘中間有三個長方形的土墩,北邊的最高最大,有兩畝地大小,樹草茂密,中間有蔣康家的山芋窖。

  太平軍攻打丹陽時,蔣康和長工馬通山,把山芋窖拓寬挖深了些,貼邊砌了磚,像個小磚瓦窯,在裡邊存放糧食和書,情況緊急時,還可以藏人。慶幸的是,太平軍好多年都沒打到皇塘,山芋窖也沒藏人,只是藏過糧食、山芋和書。

  不久前,太平軍到村上徵糧,蔣康把藏在窖裡的大米給了太平軍,書一直藏在窖裡沒動。

  近一個時期秋雨綿綿,蔣康擔心雨下多了泡塌山芋窖,禍及藏書,想找機會把書拿回家。

  這天晚上下雨,天亮雨停,潮溼多霧,大塘上升騰的濃霧,裹挾著惶恐和憂傷,朝著村子踉踉蹌蹌地奔來。

  蔣康覺得霧大有好處,能見度低,便上土墩去拿書。令人欣慰的是,山芋窖完好無損,書也完好無損。他裝了一竹筐書提上船,沉甸甸的感覺,猶如提了一筐山芋。

  他剛從小船上岸,碰上了不想碰到的人,就是新上任的二司馬荊小兔,一副當官的派頭,大搖大擺向他走來。

  荊小兔四十出頭,個子不高,眼睛像兔子,總是紅紅的,而且眸子會變大變小,看到漂亮女人,眼睛變大,緊盯著上下打量,放出貪婪的光,像兔子見到了嫩草。看到醜陋女人,眼睛就成了一條縫,高昂著頭看天,神情厭惡目光迷離,有時還罵一句:醜八怪!

  他不僅好色,還愛佔便宜,吃了虧就破口大罵,村上人都不喜歡他,當了官也不喜歡他,說他是癩狗扶不上牆。

  太平軍仿照軍隊體制,在鄉村建立行政體制,五戶為一伍,設一伍長,五個伍為一司,設一二司馬。

  白毛卒長要蔣康當何家莊的二司馬,蔣康不幹。在荊家祠堂當過家丁的荊小兔,自告奮勇要當二司馬,村上也沒人與他爭,他便當上了二司馬,負責徵糧、派伕、拉丁、收繳四書五經等事務。

  五個伍長,男人都不願意幹,都不願意聽他吆五喝六,荊小兔便安排了五個女人,九貞也是伍長。

  “老蔣,拿的什麼東西?”荊小兔轉動著紅眼珠問,他原先稱蔣康為蔣先生、老爺或蔣叔,當了二司馬後,便叫蔣康為老蔣。

  “拿了點山芋。”蔣康說。

  “你們家山芋一年還沒吃完?讓我看看。”荊小兔上前掀開竹筐蓋,露出一筐線裝古書。

  “太平軍三令五申,讓上交四書五經,你說沒有,這是什麼?”荊小兔瞪大兔眼問。

  蔣康說:“你要拿就拿去,書是良藥,大用大效,小用小效。你兒子也六歲了,該唸書了。你拿回家,不要交給長毛,交給長毛就毀了。”

  荊小兔正色道:“你的腦袋讓驢踢了!別長毛短毛的,讓太平軍聽到要殺頭的。我不要你的破書,我現在就給太平軍送去,也算交差了。”他也不管蔣康願意不願意,奪過筐往背上一背,就興沖沖往街上走去。

  蔣康看著他的背影和一筐書,心想:君子得勢如水,小人得勢如火,一點沒錯,他既生氣又後悔,真不該白天上土墩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