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起 作品

一百二十七 諮議員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四月。

  四月是青黃不接的時節,糧食短缺,吃飯成了大問題。村上有些人家斷糧,來向蔣家借糧,蔣賢家借出兩囤米後,就剩下半囤稻和半囤米了。蔣賢看看空了的米囤,覺得有點像虧空的國庫,也有點像烏紗帽不夠分配的吏部。

  蔣賢離職六年了,仍然賦閒在家,他丁憂三年中行男女之事,倒不是什麼障礙了,只是僧多粥少,沒地方安排。

  1901年義和團運動後,朝廷與八國聯軍簽訂了《辛丑條約》,賠款9億8千多萬兩白銀,加上1895年甲午戰爭後與日本簽訂的《馬關條約》,賠款2億兩白銀,朝廷入不敷出,財政很是困難,除了橫徵暴斂,便靠捐納賣官籌錢。

  全國一千三百多個縣賣出五百多個知縣,不少花了錢捐官的人都不能授實職,離職的人不花錢不託人,就別想官復原職。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彈指一揮間,到了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各省推行新政,成立諮議局,每縣設諮議員一人,蔣賢被推舉為諮議員,職責是反映民聲、參政議政。

  來年是宣統元年,率由舊章。

  蔣賢有兼濟天下之心,從正月十五開始,到各鄉走了一趟,拜訪鄉紳蒐集民意,認識了不少人,也有不少人知道了他這個諮議員。

  這天上午,蔣賢想去裡莊拜訪鄉紳蒐集民意,剛出門,就看到有三個男人大步流星地往村裡來,有兩條狗衝上去,叫著,尾隨著。蔣賢走到小溝塘邊,碰到了來人,走在前邊的大漢問:“蔣議員家住哪兒?”

  “我就是。”

  “我們找你說點事情。”

  “好的,進屋說吧。”蔣賢領他們進屋,讓到八仙桌前坐下,來人不肯坐上座,在桌子兩側坐下。

  蔣賢讓張嫂沏上茶水,自己坐在上座,雙手放在小肚子上,聽他們說話。

  來訪的三人,為首的叫朱毛子,丹陽西鄉後馬陵村人,長得身材魁梧,濃眉大眼,身穿灰土布對襟上衣,頭戴一頂黑布瓜皮帽。一道來的兩個人,個子高的叫朱連成,個子矮的叫尚斌,朱毛子說:“你是省諮議員,有些事情要向你請教。”

  “不敢當,我當諮議員時間不長,有什麼事,你說。”

  “現在推行新政,捐稅比以前還多了,總共有一百八十多種,什麼印花稅、牛捐、房捐、鋪捐、酒捐,捐稅多如牛毛,連我做豆腐賣豆腐,也要交豆腐捐,這是怎麼回事?”

  “國家對外賠款,連本帶利不少錢。推行新政,要辦的事多,要用錢的地方也多,辦學堂、辦工廠、修鐵路、練新軍,都得花錢,捐稅就會多些。”

  朱毛子氣憤地說:“光是朝廷收的捐稅就不少,縣裡還額外收一份捐稅,朝廷收多少,縣裡就收多少。賣100斤酒,朝廷抽捐制錢1500文,縣裡也跟著抽捐1500文。收糧也是巧立名目亂收,積穀糧倉賬目不清,知縣和錢糧總櫃貪汙中飽私囊。今年山區遭受旱災,照道理應該免收錢糧,不但照收,還要加碼,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再這樣下去,只能逼人造反!”

  “好,我去拿筆墨,把你們反映的情況記一下,等省諮議局開會,我一定呈報上去,向布政使反映。”

  事情辦完,幾個人起身告辭,蔣賢留他們吃飯,朱毛子說:“不打擾了,我們還想去見一下靳莊的靳文林,一個多年沒見的老朋友。”

  送走來人,陳蓉打趣說:“你這個諮議員名聲在外了,後馬陵的人都來找你,生意不錯。”

  蔣賢手撐著下巴說:“我是既喜又憂,有人來反映情況是好事,要緊的是能為民請命,能把事辦成。種田人可憐,臉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收入不多,還有這麼多捐稅,真是民不聊生。”

  第二天早上,曙光初現,灰白的天空剛有一半紅色,蔣賢就起床了。他吃了早飯就上街,走到街口,陽光剛照到潮溼的街道上,青石板閃著光亮。好多商鋪還沒開門,茶館裡已經坐了十幾個人,三三兩兩,分坐在幾張桌子上喝茶聊天。見蔣賢進門,有兩人起身熱情招呼,一個人說:“蔣老爺來了,這裡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