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神秘的 作品

399後續發展

  這個想法,在現實的壓力下,只能暫時擱置。

  但亞歷山大並沒有完全放棄修建運河的念頭。

  他深知,歷史上曾經有過類似的偉大工程。在阿哈德尼亞,就存在著如此宏偉的運河。

  甚至在他的前世,羅馬人也修建了許多規模宏大的運河,而華夏大運河更是長達2000公里,讓當時世界上幾乎所有運河都黯然失色。

  然而,這些工程都是經過幾個世紀的時間積累而成的,而且需要數百萬工人的辛勤付出。

  亞歷山大明白,要想實現自己的運河夢想,他必須等待時機,等到他的領土變得像古代華夏一樣繁榮。

  但目前,亞歷山大必須面對現實。許多湧入這座城市尋找機會的商人只能通過公路進行貿易,並通過繳納銷售稅來為城市的發展做出貢獻。

  然而,有人可能會疑惑,亞歷山大不是曾經向人民承諾未來三年免除一切稅收嗎?

  其實,他的真正意思是免除土地稅,這意味著農民們不必再將任何農產品交給當地領主,而是可以自己保留一切勞動成果。

  但銷售稅仍然是需要繳納的,這是城門口收費站預先收取的稅款,唯一的例外是小麥和鹽這兩種基本生活必需品。

  亞歷山大在他的所有城市都免除了這兩種重要產品的稅收,甚至敦促他的所有貴族效仿這一政策,不要讓人民在基本生活必需品上承受過重的負擔。

  當亞歷山大首次提出這一提議時,它在參議院引起了一些爭議。

  有人擔憂,穀物和鹽商人將從中獲得不公平的利益,甚至擔憂這些人會掌控整個社會的糧食供應,從而有效地控制人民。

  然而,亞歷山大以他的智慧和遠見平息了這些擔憂。

  他首先指出,糧食商人的收入是有限的,因為人們的需求是有限的。即使他們賺取了雙倍的錢財,人們的麵包數量也不會因此增加兩倍。

  他用非常簡單的術語向人們解釋了需求缺乏彈性的概念,即無論收入如何變化,人們對基本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都基本保持不變。因此,這些糧商確實只能賣出有限的產品。

  然而,即使如此,仍有許多貴族對此表示不滿,尤其是那些老一輩的貴族。他們並不真正關心商人的利潤,那只是他們表達不滿的一個藉口。

  真正讓他們感到不安的是,這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社會,他們的大部分銷售稅收入都來自小麥——人民的主食。

  事實上,這通常是他們繼土地稅之後最大的收入來源。

  因此,如果他們同意免除小麥和鹽的銷售稅,那將對他們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然而,亞歷山大之所以能夠承擔這一政策帶來的經濟壓力,是因為他的收入來源主要是糖和鐵等產業,其次是肥皂、玻璃和紙張等製造業。

  這些產業的利潤如此豐厚,以至於對這些廉價產品徵收1%或2%的稅根本不值得。相反,廢除這些稅收並將其用於宣傳和推廣他的政策要明智得多。

  但對於較貧窮的貴族來說情況並非如此,他們無法像亞歷山大那樣輕鬆承受這一政策帶來的經濟壓力。

  因此,亞歷山大在推行這一政策時,並沒有採取強制手段,而是試圖通過說服和溝通來爭取貴族們的理解和支持。

  他明白,每個貴族都有自己的利益考慮,他不能強迫他們接受自己的政策。

  但無論如何,塞薩利作為他的城市,他決心要實施這一政策,讓小麥和鹽的價格保持低廉,為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至於其他商品的銷售稅,亞歷山大則根據商品的種類和產地制定了不同的稅率。

  對於當地農產品,他徵收2%的銷售稅;而對於贊贊市的特產,如鐵、糖(紅糖)、紙、玻璃、肥皂等,則徵收5%的稅,因為這些產品市場需求旺盛,利潤豐厚。

  隨著商業談判的結束,費利西亞女士開始轉向亞歷山大想要完成的各種公共項目。她說道:

  “大人,您想要的各種公共廁所正在快速建造中。此外,我們還開始僱用人員挖掘穿過城市的水道。”

  這些項目都是亞歷山大為了改善城市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而精心策劃的。

  他深知,一個繁榮的城市不僅需要有強大的經濟基礎,更需要有完善的公共設施和優美的環境。

  他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資源來推進這些項目的建設,希望為城市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費利西亞夫人的話語中,蘊含著一個宏大的計劃。

  她提到,亞歷山大計劃在道路兩旁修建一系列小型自來水道,這些水道宛如城市的血脈,將新鮮的自來水輸送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最終匯聚到下游幾公里外河流的一個特定點。

  這些被巧妙掩蓋的“溪流”,不僅承載著滋養城市的使命,更是肩負著排放城市各種自然廢物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