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 作品

第86章

 迴歸到陶瓷,也是一樣的道理。

 景德鎮目之所見是什麼樣的陶瓷文化?這種文化層面足夠接壤世界前端嗎?如何將陶瓷文化提升至陶瓷文明?如何將生活美學提升至城市美學?如何使世界每個家庭重新和景德鎮發生關係?如何確立中國陶瓷面向世界的話語權和定價權?

 由品牌、思想、文化、知識

、智慧、技術、機制、政策等要素構成的軟實力才是助景德鎮在新一輪競賽中脫穎而出的致勝法寶,而這最終都落在人才這個核心要素上,唯有新型人文城市能夠承載這一切。

 “那麼你認為,如何才能讓景德鎮擁有這樣的一天?”

 徐清說這個議題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刻板認知、偏見和對立是長久以來的弊病。譬若她,曾經也只是將陶瓷看作一種媒介,將設計作為手段,未曾平等對話過這個生命體,也未曾真正平等看待陶瓷的存在性,她感到抱歉,走了很多的彎路才明白這一點。

 “我知道我並不是個例,影響我們的也不是某個環境,但有意識的覺醒,比任何時候都值得珍惜。”

 徐清講了很多,表面看來她的目的性並不強,比如她會說,“首先,景德鎮不缺高端科技,不缺前端設備。陶瓷大學的核心專業硅酸鹽,大家都以為是傳統陶瓷專業,但其實是實實在在的高科技化學專業。瓷土、釉料的配比本身就是一種複雜的化學反應。

 我舉這個例子只是想說明,即便在西方已經發明溫度計而我們還在憑經驗測試窯溫的時候,我們的技藝也從來沒有落後過。時至今日我們不缺溫度計,我們甚至可以用上Ai電腦升溫程序,在設備上景德鎮可以保持絕對的先進。陶瓷燒製從釉料配比到高嶺土等泥土、顏料、包括窯溫的控制,從傳統工藝到現代審美,景德鎮一直都在世界前沿。

 大家所熟知的英國骨瓷、德國瓷、荷蘭瓷,他們所代表的先進,實際就是實用派設計和量產能力、自動化流水線產業鏈和營銷能力。可這些有多少人知道?”

 這段話還是當初徐清去一瓢飲學習手作時程逾白說起的,他問她對於景德鎮陶瓷的發展進程瞭解到什麼程度?這些年的主要變化在哪裡?最重要的是,下沉的陶瓷環境,帶給年輕人的影響是什麼?總結來說就是過多的區分與對立,使得大家都在各掃門前雪。

 “你說得對,這些年來新與舊、科技與手工、製造與創造之間的種種衝突,都來自於對立的態度。要想擺脫偏見、固有的認知,打開視野與格局,形成包容性的陶瓷環境,首先就要學會尊重與欣賞,要用和平且不對立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何東笑著問,“你有什麼良好的建議嗎?”

 徐清說:“教學。”

 教學才是讓一個已經下沉、走向下坡路,連身處陶瓷環境之中都被矇昧、何況那些完全不瞭解陶瓷的社會,復甦的唯一道路。

 程逾白問她,“元惜時要打響四世堂品牌在中國地區的知名度,為什麼看向高校合作?”

 這也是百採改革第一站就是教學試驗的根本原因。也直到那一刻,徐清才相信程逾白要的絕不是某個黨派的一言堂,要的也絕不是隻有傳統陶瓷的環境。如果是這樣的野心,他應該對教學避之不及。孔子要倡導仁義禮智信,都得從講學開始,而之後的道家、法家思想,足以證明百舸爭流才是真理。而青年運動,民族覺醒,哪一個和教學沒有關係?

 教學,才是精神與生命的開端,也是正義與邪惡的開關。

 後來的那一晚,當一則純元瓷協涉及多項內幕交易和非法買賣的實名舉報出現在各大頭條版面時,許小賀終於讀懂今晚的主題。

 他忽而覺得,那幫陶瓷人身上有點他看不懂卻很嚮往的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