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露珠 作品

第163章 老屋

 俗話說得好:“人往高處走,慾望使然;水往低處流,順其自然。”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人類追求進步和發展的內在動力以及自然界運行的規律。 

 而對於任天行來說,他記憶中的那個山溝,尤其是那片杏樹坡,更是見證了歲月的滄桑變遷與時光的悄然流逝。 

 那個小小的山溝,曾經是他成長的搖籃。每當春天來臨,杏花如雪般綻放,整個山坡都被裝點得如詩如畫。任天行就在這樣美麗的環境中,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逐漸明白了外面世界的廣闊與精彩。心中那份對未知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憧憬愈發強烈起來。 

 於是乎,如同無數年輕人一樣,懷揣著夢想與抱負離開家鄉。去闖蕩天下成為了他必然選擇。 

 如今回首往昔,歲月已過數十載。春秋冬夏,滄海桑田。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但無論時間如何變幻,杏樹坡依舊靜靜地矗立在那裡,訴說著過去發生過一切。見證著每一個遊子歸來或離去時身影成為他們心靈永遠歸宿之地…… 

 一方面,在醫院裡,父親始終以積極的態度配合著主治醫師的治療方案,毫無怨言地接受各種檢查和治療措施。 

 而另一方面,則涉及到一些鄉村習俗,這些習俗被人們俗稱為"封建迷信"。 

 儘管現代醫學已經取得了巨大進步,但在某些偏遠地區或傳統觀念深厚的地方,仍然存在一些人對超自然力量和神秘信仰的執著追求。可能會有人尋求巫師、神婆或者其他所謂有特異功能的人,來祈求健康和治癒疾病。 

 迷信迷信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曾經悄聲匿跡的各種牛鬼蛇神,“除四害”運動中,人們的思想隨之不在,或者不敢相信。 

 近年來,不知道什麼原因,各地風雲再起,各個山頭,各種寺廟,香火不斷,平凡的人也好,還是達官顯赫也罷,都燒香拜佛,信奉神靈保佑。 

 尤其是家人在醫院裡,主治醫師無能為力,沒辦法時,家裡人總是求神問卜,是不是有什麼鬼魂或者已去世的先人在那個世界裡,過得不順心,來纏繞活著的親人。 

 經得陰陽先生的掐指一算,家庭不喜。意思是已去世的先人不高興,燒點紙錢,還一個心願。 

 任天行也是一樣的,經得陰陽先生,還有大哥二哥們同意,去杏樹坡莊子跟前,也就是大榆樹下的十字路口,晚間燒紙錢,還有敬獻的貢品。 

 十點鐘左右,二哥從省城坐大巴來到醫院,兩人在醫院病房陪護,不如騰出空來,去鄉下把該做的事做了。 

 二哥是不信迷信的,任天行買了一些水果,餅乾之類的,香,紙錢。坐城鄉公交車便去了杏樹坡。 

 任天行漫步於鄉間小道之上,心中感慨萬千。 

 眼前之景熟悉而陌生:山巒起伏間,昔日那滿目的黃土坡依然如故,一片光禿荒涼,毫無半絲翠綠生機可言。 

 曾幾何時,國家政策大力倡導全民參與植樹造林活動,但年復一年過去了,這裡仍未見絲毫綠蔭,反倒是那些精心種下的樹苗都遭受了摧殘與破壞......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記憶中的那條崎嶇土路已消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寬闊平坦的瀝青馬路。 

 這正是國家推行鄉村振興戰略所帶來的鉅變——不僅大規模修建鄉村道路、完善水利設施建設,還實現了村村通自來水工程等一系列惠民舉措。 

 這些實實在在的成果讓人們真切感受到了生活質量的提升和社會進步的力量。 

 如今,每個家庭都無需出門,就能輕鬆享受到清澈甘甜的自來水。 

 這徹底改變了過去依賴天時、靠降雨蓄水為生的狀況。曾經盛極一時的雨水截流工程和水窖也已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成為遙遠的記憶。 

 原本村裡閒聊聚集的地方現在被各種健身器材所取代。然而,這些所謂的"因地制宜"設施真的適合所有人嗎? 

 那些年事已高、長期辛勤勞作導致脊背彎曲的老人家們,真的能夠使用這些冰冷堅硬的鐵疙瘩來鍛鍊身體嗎?這些健身器材不過是一堆佔據空間的無用之物罷了,它們並沒有真正給村民帶來實惠,反而讓某些官員從中謀取私利,充實了自己的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