匂宮出夢 作品

151,萊茵河

  “夠了,這一切已經到了極限,雖然還不是災難,但離災難只剩一線之隔了。”艾格隆矗立在岸邊,然後斷然說出了自己的論斷,“我們絕對不能再容許任何對德意志現狀的破壞了!萊茵河是法蘭西的邊境,但法蘭西的利益絕對不僅僅在邊境之內!為了自己的安全,它必須幫助德意志維持現狀,如果某個德意志邦國繼續在德意志境內擴張自己的勢力,那麼就意味著它試圖給我們帶來災難,我們絕不會坐視不理!秉持著維也納和會的精神,我們也願意承認德意志各邦國的領土完整性,我們也將用盡自己的努力,來保證這些邊界的神聖性和完整性!我是極度愛好和平的,我不願意看到刀兵之災重現於歐洲大陸上,但如果一切其他手段都無法捍衛這些神聖原則的話,那我們就只好使用刀兵來維護它了!”

  一邊說,艾格隆還一邊對著萊茵河揮舞起自己的馬鞭來,雖然他的動作從容而舒展,但是卻多了幾分耀武揚威的殺氣。

  維也納和會確實是針對法國的,但是在和會召開期間,各國為了確保自己的利益,在不斷重申“神聖的正統原則”,所謂正統原則與其說是宗教和意識形態上的,倒不如說是希望“確保現狀”,也就是說尊重各國領土完整和邊界。

  這當然不利於法國這樣的大國,可是反過來看,維護“維也納和約精神”反而成為了艾格隆可以利用的武器,因為就正統原則來說,現在德意志邦國的領土變動一樣是違反了維也納精神的,既然如此,作為神聖同盟的一員法蘭西為何就不能幫助受害者維護正統原則呢?

  正所謂現學現賣靈活運用,艾格隆作為在梅特涅眼皮子底下長大的孩子,當然學到了這種靈活性。

  對岸的士兵們根本不知道艾格隆在幹什麼,所以看到他揮舞馬鞭的時候反倒是以為他在跟自己問好,所以同樣在向著艾格隆揮手致意。

  一切看上去都是那麼“親切友好”,但是一切又都暗藏著殺機。

  國與國之間就是這樣,最美好的言辭也掩飾不住彼此的爾虞我詐與算計。

  當然,一個小小的巴登公國並不在艾格隆的眼中,它國小力微,絕對不可能是法蘭西的對手,如果兩邊單挑的話艾格隆只需要集結軍隊然後“投鞭斷流”,萊茵河根本阻擋不住他。

  但是巴登後面的是整個德意志,是那些強大的邦國,它們分散起來的時候尚且讓人不能小覷,如果聯合起來的話,那絕對就是無可忽視的力量了。

  所以,對法蘭西來說,它的根本利益就是利用宗教、歷史、以及各種文化衝突來繼續維持德意志分裂的現狀,當年拿破崙皇帝的萊茵同盟曾經是極其精妙的一招,只可惜隨著帝國的灰飛煙滅而功虧一簣。

  不過,現在也不算為時已晚,在此時此刻德意志的民族主義並沒有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潮流,在德意志人當中,討厭普魯士的情緒絕對不比討厭法國人的情緒少,因為幾百年來普魯士一直都在德意志境內擴張自己的領土,無論是薩克森還是奧地利都深受其害,自然也對他們非常憎惡。

  而且從宗教上來說,南德各邦是天主教國家,對奉行新教的普魯士自然也沒有多少好感。

  這些厭惡情緒,是根深蒂固幾百年的,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被沖刷了個乾淨,艾格隆自幼在奧地利的宮廷長大,他能夠感受到奧地利對普魯士的厭惡——因為普魯士的崛起就是不斷在折損奧地利的威望和領土,他們當然厭惡至極。

  這就是艾格隆所能夠依仗的資本了。

  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他必須把這件事做成,哪怕有一天必須親身越過萊茵河也在所不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