匂宮出夢 作品

121,政治正確

  不過,這並不是終點,因為波蘭人就算再度被征服,他們也不可能認同沙皇的統治,他們會把這種反感深藏在心,並且在接下來的時光,利用一切時機繼續爭取自由。

  而在接下來一段時間,一大批波蘭流亡者將會蜂擁到巴黎來,他們中的才智之士可以為他所用,也將成為法蘭西重建東歐影響力的一大助力。

  結束髮言之後,艾格隆並沒有立刻帶著自己的隨從們離開波旁宮,而是在旁邊的休息室裡,和自己的首相塔列朗親王碰面——雖然塔列朗親王因為年事已高平常都是深居簡出,但在皇帝陛下發表重要宣言的時候,他作為首相自然也應該到場。

  “首相閣下,您認為我今天表現如何?”艾格隆笑著問。

  “非常不錯,陛下。如果非要說有什麼缺點的話,那就是調子過於激昂了一些,刺激性太強”塔列朗親王直言不諱地回答,“不過這倒是影響不大,畢竟您這麼年輕,氣盛一點也很正常,沒人會覺得有什麼不對勁。”

  “那就好。”艾格隆笑了笑。“那接下來就勞煩您了。”

  沒錯,艾格隆在臺面上唱盡了高調,擺出一副自由守護者的姿態;在臺面下,自然也需要有人和各國溝通,平息任何有可能的國際爭端,而這自然就是塔列朗親王最擅長的領域了。

  “您的話註定會讓您受到鄰國的攻擊,不過這無所謂,因為他們現在不值一提,唯一讓人憂慮的是您也冒犯到了英國……”塔列朗親王小聲向艾格隆解釋,“他們現在也是奴役民族——”

  如今的英國,當然還不是所謂的“自由燈塔”,相反他和其他君主國就算有區別,那區別也不大。

  雖然英國是議會制國家,但是議會的選舉權僅僅只限於極少數人,普通民眾根本無法參與到國家政治當中;而且,它還奴役著千百萬異邦民族——海外殖民地倒是無所謂,誰也不在乎什麼海外殖民地,更沒有幾個人在乎他們的自由和人權,但愛爾蘭那幾百萬人可就擺在歐洲地圖上呢……此時的愛爾蘭人就承受著殘酷的壓榨,幾百個英國新教徒地主就佔據了它大半的耕地。

  所以艾格隆這番話漂洋過海傳過去,英國人恐怕也會覺得“打臉”。

  不過,這倒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為在1831年這個時間點上,“自由”和“人權”同樣也是英國那邊的主流輿論思潮。

  在1829年,英國頒佈了《天主教解放法案》,解除了兩百多年來對天主教徒擔任公職的限制,因此對大多數都是天主教徒的愛爾蘭人,也在逐漸讓步。

  在未來不久的1833年,英國人還頒佈了法律,永久禁止了英帝國範圍內任何形式的奴隸制,甚至還授權皇家海軍打擊各大洋上的國際奴隸貿易。

  當然,這些所謂的讓步,更多還是表面功夫而已,壓迫仍舊極為劇烈,並且將會在未來製造出更多、更龐大的人道主義災難,但是至少在輿論上,英國人現在就是偏向於自由主義的。

  艾格隆這一番政治正確的高調,雖然也膈應了英國人,但是至少也迎合了英國目前的主流輿論,他們並不會為此感到反感,更不會跑出來抗議他。

  至於私下裡的溝通,塔列朗親王自然有辦法去辦好,不用艾格隆擔心。

  所以,在這一場國際危機當中,艾格隆也算是化危為機,在國內國外的輿論場當中都佔據了優勢地位,至於波蘭人民的犧牲……那就只能深表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