匂宮出夢 作品

149,歸來

  這支已經“褪色”的軍團,並沒有讓整個隊伍顯得寒酸,反而讓這個龐大的遊行隊伍更加增添了幾分真實的戰場氣質,讓那些對帝國還記憶猶新的人們,可以輕易追憶起當年的輝煌往事。

  確實,這不僅僅是一場儀式,更是一趟回憶往昔的朝聖旅途。

  在警戒部隊的注視下,從楓丹白露宮出發的龐大軍團,在炮車隆隆聲響的伴奏之下,以無可匹敵的氣勢,緩慢地向著首都巴黎進發。

  跟在這支龐大的軍事隊伍之後的,是一支規模更加龐大的馬車隊伍,這些裝飾華麗、珠光寶氣的馬車當中,裝載著宮廷的命婦們以及高官和外國使節的夫人,而領頭的第一輛馬車裡,自然坐著特蕾莎和兩個孩子,他們也是儀式最重要的參與者。

  已經三歲的皇太子,已經開始能夠記事,他站在馬車的車廂裡,睜大雙眼好奇地打量著這支由耀眼的盔甲、刺刀和勳章組成的龐大的遊行隊伍,以及被它們眾星拱月簇擁著的靈柩,很顯然,這一幕輝煌的景象,也將永遠地銘刻在他年幼的記憶當中。

  隨著這支隊伍走走停停,經過兩天的行進,終於來到了巴黎城下,而這也意味著巴黎終於迎回了自己曾經的主人。

  巴黎對拿破崙皇帝究竟意味著什麼?

  對不同時期的拿破崙,當然意味著不同的東西。

  對年幼的拿破崙來說,他只是一個科西嘉土地主的兒子,因為父親“賣身求榮”投靠法國人而得到了重用,被承認為法國貴族,還被王家特許得以進入到巴黎軍校學習軍官課程。對這個少年來說,巴黎就是夢寐以求的夢幻之都,人類一切奢靡享樂的匯聚之地,是他想盡辦法要立足的地方。

  不過對這時候的拿破崙來說,他當然不會想到他能夠主宰這個國家,他想的無非只是如何出人頭地,得到一個更好地效力王家的機會,他一生最大的運氣,可能無非也就是在凡爾賽舔到某個伯爵夫人的裙角,然後在夫人的幫助下在軍內飛黃騰達,最後以將軍的頭銜退休。

  而大革命改變了這一切。

  拿破崙在巴黎見證了橫掃一切的風暴,見證了曾經不可一世的貴族們紛紛走上斷頭臺,除了驚恐之外他也有更多的興奮,因為他發現,國家最上層的位置似乎已經一掃而空,從此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他也適時地抓住了機會。

  他利用自己的炮兵專才和指揮才能,在共和軍平定土倫港叛亂的過程中發揮重大作用,年僅24歲就得到了准將的軍銜。

  而這絕不是他野心的終點,他又在政治的風雲變幻當中翻雲覆雨,投靠到了督政府執政巴拉斯的麾下,成為了他手中的“槍桿子”。

  很快,在1795年,這個剛剛在土倫港聲名鵲起的青年將領,這一次又拿出了一個震驚法國的“成名之作”,他面對想要推翻督政府的保王黨群眾,毫不猶豫地使用了炮火轟擊,最終讓原本又一場會顛覆法國政府的動亂就此收場,讓已經不再革命的共和政府得以存續了下去。

  也正是從那一刻開始,這個看似不起眼的科西嘉小子,就用他特有的狂妄和強硬向巴黎宣告,他命中註定不會去做巴黎的僕人,而是要成為它的主人。

  僅僅花了四年的時間,他就做到了這一點,他利用自己的軍事威望,發動了霧月政變,將首都、乃至整個國家攬入到了自己的手中,而這時候,已經被屢屢的政治變亂折騰得筋疲力盡的法國,再也沒有了曾經的桀驁不馴,甚至心甘情願地匍匐在他的腳下,只為了得到失去已久的安寧和秩序。

  他給了秩序,但卻沒有給安寧,不過他卻能以一次次的光榮來填補安寧的缺失,而法國人民也接受了這個“交易”,並且用一次次的歡呼和崇拜,來感謝這個征服者為國家帶來的一切。

  雖然這一切輝煌並沒有迎來美好的結局,但是曾經的美好卻足以被歷史永恆銘記,也將是巴黎永遠揮之不去的印記——博物館中那些來自於埃及和歐洲各國的珍貴文物和油畫、宏偉的紀念柱、還有尚未完工的凱旋門,這些足以讓人們回想起,他們曾經經歷過怎樣輝煌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