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兒夢蟲 作品

第733章 威逼脅迫

流民問題,歷朝歷代都有,歷經數千年而無法根除。

兩漢的時候,朝廷採取限制、鎮壓和遣返,控制與安撫,主要把流民安排入籍在其他比較安穩的地方,或者修建城池設立郡縣安置流民。

不過這種做法是針對大規模的流民,大多數是遣返,結果是大量的流民在回鄉的路上就死亡了,那些被安排入籍其他地方的人很多都淪為了奴婢,更多的是參加農民起義造反了。

隋唐時期,帝王比較開明一些,採取了一些急救措施,比如開倉放糧,廢除暴斂法令,減輕租賦,從而來挽救統治危機,這些措施雖然有一定的成效,但從整體上來看,收效甚微,流亡現象依然屢有發生。

宋朝時,將大量流民招安為官軍,結果造成“冗兵”現象。

而到了大明朝中期,以嚴厲戶籍管理、疏散和鎮壓對待流民,特別是荊襄流民起義,就是因為官軍殺戮過重,導致流民直接造反了。

其實產生流民的原因,無非是天災和人禍兩種,如果兩者疊加,百姓日子過不下去了,那便一定會造成“赤地千里,流民百萬,盜賊蜂起”的慘烈局面,動搖國家的統治基礎。

比如明朝末期崇禎年間,就是兩者疊加的後果,大明也因此完蛋了,當然了明朝滅亡的原因不僅僅是這些。

可是現在湧入京師的這些人,可不是什麼流民難民,而是大明王朝天下各地的匠人。

他們是在絕望的生活中看到了一絲希望,所以才會自發地組隊來到京師前往西山,試圖朝聖!

所以,李弘壁自然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凍死餓死。

在戶部尚書夏原吉的配合之下,朝廷在西山開設了一個個粥廠,至少確保這些匠人可以餬口。

大明建國初期,太祖朱元璋在各地設有養濟院收容災民,養濟孤貧殘疾無依者,又設立義塚,掩埋遺屍骨骸。

到了永樂年間,太宗朱棣又在各地設立飯堂賑濟流民,在京師還設立蠟燭、播竿二寺收容災民。明朝中期以後,大明更是遍立粥廠,賑濟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