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心 作品

第130章 樊樓對(中)

 “太師大人,儘管考驗學生就是了。”

 “如果,本官只是說如果。本朝管家真的按照你說的那樣做了,你說我們大啟的壽元能達到多少?”

 “學生認為還是難過900年。”

 “為什麼這樣說?”

 “因為這是一個王朝的生命期限。”

 “可有辦法突破?”

 “有,但也沒有。”

 “為什麼這樣說?”

 “學生不敢說。”

 “說了那麼多了,你現在又不敢說了,本官命令你說,本官也不怕告訴你,就你剛剛說的那些話,就已經足夠朝中的大臣把你撕成碎片了,如果後面的話你不說,現在我就被那些話告訴朝中的官員。”

 “嗯,好吧,突破一個王朝的生命期限,就是沒有皇帝,或者說沒有皇權。至於皇帝有沒有倒也無所謂。”

 “為什麼說皇權是導致國家沒落的原因?”

 “一個王朝的衰落是有一個過程的,自秦始皇一統中原之後,天下的形勢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爭霸90年,最後三家歸晉,五胡亂華之後就迎來了隋唐盛世,這都是為什麼呢?一個皇朝的滅亡有很多的原因,但有一個原因絕對不能忽視,那就是農民起義,除了晉國的八王之亂外,秦衰敗的開始就是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漢衰敗的開始也是黃巾起義,隋朝的瓦崗起義,唐的黃巢之亂徹底斷了唐的最後一口氣,反而您看戰鬥時期,農民起義的問題就小了很多,這是為什麼呢?”

 李星群繼續說:“那麼我們就要一點點梳理中間的關係了,在學生看來,這是生產資料的改變,說通俗點就是土地兼併,隨著一個朝廷的發展,大量的土地被那些官員給兼併了,百姓沒有地吃不起飯,為了活下來那就只得造反了,造反的人多了,一個王朝的權利下放,才有了後面的事情。”

 “那為何偏偏是在900年這個時間點?”

 “因為這還是和生產資料有關,建國之初就很多未耕種的土地,相對穩定的環境,人口開始慢慢增長,增長到了一定程度之後,一個王朝的土地沒有辦法養活那麼多人之後,加上天災的變故,那麼自然而然的就會發生農民起義,這裡就要說一句我們大啟政策的優點,把那些災民的招募成士兵,減少了流民的產生,某種程度還給了災民飯吃,但是這些都是有限的,如果真的大規模出現災民,那大啟有多少的部隊了?如此多的外圍部隊,那武將是不是也算增強了,那時候他們又成了藩鎮了。”

 “哦,那我們增加糧食收入,從海外大量買進糧草,據本官所知,我們從占城獲得的稻穀,甚至在江南地區可以一年三熟,想來養活新出的人民,應該不難?”

 “目前來說當然不難,那以後呢?任何東西都是有一個極限的。只要糧食足夠,那麼人就會不停的生,人口基數到達了一個程度之後,還是會有造反的可能。”

 劉沆眼中露出一絲狠色說:“那就把那些賤民送給北齊。”

 賤民?這就是朝廷官員對百姓的真實看法,李星群感覺自己不應該在這裡,自己好像聽到了不該聽的秘密了,李星群拒絕說:“這絕對不可以,做這樣的事情,一旦被人發現了之後,會被其他國家攻擊,到時候我們失去了民心。”

 “那你說應該怎麼辦?”

 “嗯,這也要改革。”

 “又要改革。”

 “那就是讓百姓脫離土地這個僅有的生產資料,這也是現在大啟的趨勢。”

 “你的意思是說現在大啟的土地兼併非常嚴重。”

 “外地還好,這四京之地好的耕田可能早已經是那些達官貴人的私土了吧?”

 “小友說的有幾分道理,本官家裡就有不少的土地。”

 “土地兼併短時間內也沒有必要去幹預,我們可以後面把他們養肥了,後面再慢慢想辦法去殺肥羊,先說生產資料的問題,現在我們大啟生產出來的茶葉,絲綢在海外有非常大的市場,我們可以把這些東西賣給那些人,獲得他們的糧食,以此來養活那些人。”

 “如果從事生產的人少了,那麼萬一哪些國家聯合在一起不賣給我們糧食,或者一起漲價賣給我們,最後虧的還是我們大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