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心 作品

第139章 初識韓夫子

 李星群瞬間領悟韓夫子的意思解釋說:“夫子此話說錯了,名氣當然沒有那麼重要了,人活在世上,總要做一些什麼事情。”

 “那小友既然都這樣說了,那麼對於一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來說,成為詩仙真的是他想要做的嗎?這且不說了,就和你們百草谷有舊的柳三變他如果真的那麼逍遙自在,那麼為什麼要去拜訪晏相?只是官場不適合這樣的人,讓高力士為自己換鞋的李白永遠的失去了自己的抱負。這個世界有才的人太多了,但是能實現自己抱負的人太少了,至少要忍的住自己脾氣,才有更前進一步的機會,不然就只能在水裡抓月亮了,尤其是小友現在這般境地。”韓夫子若有所指的說。

 李星群也只得承認說:“先生教誨的是。”

 “好了,本夫子想要聽聽你對論語或者說遠古時代的儒家怎麼看?”

 “在下認為有利有弊吧,我們要根據先聖所在的年代來看,在那個時代夫子您是知道的,能讀書的人都是貴族出身,對於這樣出身的他們來說,他們需要一個人教他們怎麼做官,而孔聖人的出現,彌補了這個空缺,儒家天生就是為官的學派。”

 韓夫子提出疑問的說:“既然遠古時期的儒家是為官之道,為什麼後面又出現了董仲舒的改革?”

 “很簡單,儒家是為官之道不假,但是為官之道和為君之道必然會有衝突的,儒家的改革是遲早的,哪怕沒有董仲舒,也會有李仲舒、王仲舒、張仲舒,儒家遲早會成為顯學的,只不過是時間的早晚罷了。”

 “那小友眼中的君王之道是什麼?”韓夫子若有所指的說。

 沒記錯的話,在清朝時期的茶館裡都寫著“勿談國事”。還是說只是因為文字獄的原因?才導致後世勿談國事,而明清之前的時代都是那麼開放的嗎?李星群清了清嗓子說:“君王之道更加偏向於法家之道,但君王之道絕不等於法家之道。時代在變化,就如同現在的儒家不等於至聖時期的儒家一般。甚至於現在的儒家和董仲舒時期的儒家是不一樣的了。”

 “小友看來對我們儒家研究的很通透啊,那麼小友又是怎麼看待為君之道和為臣之道?”

 “嗯?說實話沒有什麼看法。”李星群滿是尷尬的說。主要前世學校沒有教啊,腐敗破舊的封建社會,除了那些朝代粉絲之外,應該沒有人會去專門說某個皇帝多麼多麼的好。

 “老夫觀小友亦非凡人,不妨講一講你具體的看法。”

 李星群搖頭說:“這個真不能說,如果大人願意我們還是回到儒家這個話題。”

 “那好,我們繼續回到儒家上,小友對於現在的儒家怎麼看?”

 “有些問題。”

 “什麼問題?”

 “格物致知方面的問題。”

 “小友這樣一問一答就沒意思了,還請小友一次說到位。”

 李星群歉意的說:“夫子勿怪,因為這個話題太長了,所以一時之間不知道怎麼說了。”

 “沒事,我們3人專門找一個地方慢慢聊。”

 “呃,好吧。”

 韓夫子帶著蘇鐵冠和李星群二人來到3樓的一處雅間,李星群眼中閃過一絲駭然之色,這韓夫子的身份當真是不簡單,不會又是皇家之人吧?3人進得雅間後,裡面正坐著兩個精神矍鑠的老夫子,兩人見到3人後,韓夫子先對兩人說:“李石,鐵冠你們直接稱呼範夫子和尹夫子就好了。”

 兩人行禮說:“李石、蘇鐵冠拜見範夫子和尹夫子。”

 兩人都是朝堂之上的老狐狸:“好說,好說,兩位都是我們東京府的大才,居然能遇到。”

 “只是剛好是同鄉。”

 “哦?同鄉你們兩位是何處出身?”

 “在下李石出自成都府路果州南充。”

 “西川路眉州眉山蘇鐵冠,我們二人皆出自於蜀地。”

 “啊,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