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心 作品

第140章 淺談儒家

 範夫子打斷說:“小友此話說的有些偏頗了,小友已經說了,權力是世間最美味的毒藥,就連聖人的弟子都做不到對權力視若無睹,更不要說後世的凡人了,聖人千年都難以出現一個,凡人是世間的大多數,這不是儒家的骨氣被打斷了,而是儒家的人更醉心與權力罷了。”

 李星群恭敬行禮說:“夫子教育的是,小子孟浪了。”

 範夫子嚴肅的說:“星群小友你是一個聰明人,你要明白有些東西做的說不得,說的做不得。”看來範夫子贊同了自己的觀念,但是範夫子不能承認,而李星群經過範夫子這一提醒才反應過來,一旦儒家骨氣被打折了這句話被人聽到傳到了外面,那就真的和那些學子不死不休了,打擊面太廣了。

 李星群繼續說:“權力之毒太過恐怖了,正因為這樣儒家經過那麼多年的發育,我相信還會出現比董子還要恐怖的學說。”沒錯就是,貽害無窮的程朱理學。

 “舉例說明。”

 “遠在東漢時期馬融就提出了三綱理論,講求的也是孔子君君臣臣的理論,但是後來會有儒家的人對這個理論有意思的進行修改,比如說為之綱者,為之天也;三綱之道,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君雖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雖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雖不賢,妻不可以不順。存天理,滅人慾。”

 三個夫子臉色一變,隨後恢復正常的臉色說:“小友這話說的什麼意思?”

 “還能什麼意思,三位夫子還不知道嗎?一旦經過這樣解釋之後,三綱之道就淪為單方面的服從了,臣子要無條件服從自己的君王,子女要無條件的服從父母,可笑的是,在論語中就有說孔子不服從魯國的君主選擇了退隱,也有孔子在宋國拒絕君王之事,更不要說舜帝大孝,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要真的無條件的順從自己的父母,那舜帝豈不是應該自己找一個繩子上吊滿足自己的願望算了。孔子卻沒有這樣的看法。所以我說儒家越到後期就會變得越可怕。而且統治階層為了自己的利益,必然會選擇這樣的學說。”沒錯說的就是你,程朱理學,程頤朱熹時期的理論還算功過相抵,越到後面的發展,越是有過無功了,對於老百姓思想上的壓榨可以說到達了極致!

 “理學!”

 “三位夫子難道現在已經出現了這個理論了嗎?”

 範夫子長嘆一聲說:“呵呵,之前和你是室友的周美成就是理學的代表人之一,還有那個在科場上多有接觸的謝上蔡也是理學的人,之前學宮裡的人就因為理學的思想太過於極端,不符合儒家先賢的仁,而把周伊川驅逐出了學宮,連帶著他的弟子也離開了學宮,而現在周美成回到了學宮,說明了學宮內部對於理學已經有所改變了。”

 難道這一世的人又要受到程朱理學的毒害了嗎?李星群嘗試性一般的問:“有辦法阻止嗎?”

 “沒有辦法,這一點你比我們更清楚,你都說了儒家的興盛是滿足了統治者的需求,那麼為了維護儒家的地位,就越是要滿足統治者的需求,理學那一套,在我們這些人看來沒有人性,但是一旦被官方所認可,幾代人下來之後也就沒有人會在意這件事情了。”

 李星群作為後來人自然知道這件事情,喟然長嘆:“儒家本沒有必要走到這一步的,現在整個中原已經離不開了儒家,儒家經過這幾千的發育,早已經融入了我們的血脈之中,做一個有尊嚴的君子不好嗎?”

 “君子嗎?呵呵,君子不能當飯吃,隋唐二代讀書人之中出了多少的貪官,那一日儒家失勢了之後,你信不信那些弟子馬上就會拋棄自己的儒家身份?”

 “弟子相信。”

 “說了那麼多,你還是講講格物致知。”

 “學生認為,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學問,儒家的文化是為官之道,不是經商之道,不是為民之道。現在的一個很不好的問題,就是很多書生一心追求科舉,而每一科能錄取的進士就只有那麼多,很多人把時間放在了這上面,浪費了很多的生產力,夫子們應該知道,生產力對於一個國家有多麼的重要。”三人點了點頭,表示了認可,示意李星群繼續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