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中葵 作品

第四百四十章 法顛的秘密

    到了大禹開始繼承父親的遺志,治理黃河開始,倆人更是用盡所能,明裡暗中幫了很多忙。

    為了幫助大禹,倆人編造了很多“謠言”,並用物品作為酬勞,讓很多有威望的人幫助傳播。

    這些“謠言”把大禹塑造成了半神半人的所在——大禹治水採用兩個辦法,一是填堵築堤,二是疏通引導。大禹讓黃'龍幫助勘察地形,用尾巴劃開地面,讓洪水流向應當去的地方。

    黃'龍長著兩隻美麗的翅膀和強有力的尾巴。

    大禹又讓曾助鯀治水的玄龜,揹著息壤,去填堵築堤。

    大禹還與興風作浪的惡神進行了殊死的戰鬥。狂暴的共工,製造洪水,直到今天的山東曲阜,中原大地一片汪洋。

    禹在會稽山(在今浙江紹興)大會諸神,定與共工決一死戰。首先擒殺了共工的主要助手相柳氏。相柳氏身為長蛇,有九個頭,食於九座山,所到之處立即變為溪澤。

    然後與共工進行猛烈的決戰,終於打敗共工,獲得勝利。

    大禹治理黃河,是從青海的積石山開始疏導的。據說當時的石門山與呂梁山相接,堵住了黃河的去路。大禹疏導至此,遇到了障礙。

    於是他啟動自己的神力,把龍門山劈開為兩半,黃河水就順暢地從峭壁間流過,這就是今天河南洛陽的龍門。

    黃河穿過龍門往下流過幾百里,遇到了一座砥柱山,不能通過。大禹就開鑿砥柱山,使河水繞山分流,好像穿過三道門,這就是今天的三門峽。

    如今三門峽上游建有禹王廟,渡船的艄公常來燒香許願,祈求平安。大禹治水,不僅時間漫長,而且十分艱苦,然而,他以無私忘我的精神,奮鬥不息。120

    走路太多,腳指甲都磨光了,得了“偏枯”病,走路十分艱難,但他卻走遍了中國的山河大地,常常是“晝不暇食,夜不暇寢”,吃飯睡覺都顧不上。

    在緊張治水的日子裡,好幾年都經過家門而不入。直忙到三十歲,大禹還沒成家。一天,他來到塗山附近,看見一隻美麗的九尾白狐,相傳她是幸福與權力的象徵。大禹於是愛上了塗山的一位姑娘,但沒來得及成婚,就又到南方去治水了。

    姑娘一直等著大禹,經常吟唱思念的歌……這就是南方民歌的起源。以後,大禹終於回來,娶了這位名叫女嬌的姑娘。但新婚後的大禹只在家待了四天,又出發去治水了。

    女嬌在家等呀等,常站在黃河之濱眺望,所以這裡就有了“望夫石”。

    經過多年的奮鬥,大禹終於領導人民制服了洪水,治理了黃河,使人民得以安居樂業。

    在這個“謠言”中,倆人把大禹塑造成了重情重義的大英雄。

    當時他們還製造了神話版的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奉虞舜之命治理洪水。

    他為察訪水情,身背劈山斧,騎著小毛驢來到江州長江南岸。他在南山轉了一天,天已黑了。

    禹想找個住處,好不容易才找到一戶有燈光的人家。他一敲門,屋裡卻“噗哧”一聲把燈吹滅了。

    禹在說明借宿的來意,屋內卻不出聲;他便在屋簷下睡。

    過了好久,一位美麗的姑娘把他叫醒,請他進屋。禹才知她姓塗山氏,自幼父母被洪水淹死,她漂流到此被塗洞老婦人救起撫養成人。

    她聽到大禹鼾聲,怕他著涼,才開門請他進屋。大禹見她孤身一人,堅持出門在屋簷下過夜。

    塗山氏說她養母離此不遠,願引路送禹前往借宿。

    禹進門一看,見老婦人正手持金光閃閃的一根大針,針穿皮條在編草鞋,便上前拜見並求老婦指點治水之法。

    老婦開始不語,經女兒勸說,才道:“我女兒為人說情這還是頭一回!我告訴你吧:華西各路大水都被下面鐵山鎖口,積成恆星深潭。

    潭裡有一獨角怪獸,能鑽石如泥,踏泥成水,若能降伏它,打開鐵山,水自消去。但怪獸性烈兇猛,力大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