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睽睽 作品

第 60 章

賀明將少婦留在自己府邸,對外說自己新納了一門妾室。旁人不關心他納不納妾,只阿婭好奇地看過那少婦兩次,覺得對方並無稀奇處,也將此事放在了腦後。




與此同時,五月中下旬,姜循坐馬車從大相國寺返回家中。




太子始終沒拿到兇手,刺殺太子一事不了了之。太子震怒之下,東京戒備變得森嚴,出入往來皆要持著憑書腰牌,得人相證,讓人苦不堪言。




車馳過,一路香風中,姜循掀開車簾,見路過一片鄉野良田後,茅屋廟宇,廟前人頭攢頭,密密麻麻圍堵著些人。她又見他們衣衫襤褸,無精打采近乎麻木地坐在牆根下,迎著烈日發呆。




有官吏呵斥或問詢,有百姓旁觀或往來。




姜循向玲瓏使個眼色,玲瓏便派衛士去詢問。大約一刻的時間,姜循得到消息:北地戰亂田地荒蕪,邊將推諉不肯做事,流民南下逃竄,進入東京。




邊將推諉不肯做事啊……




姜循想到了很久前的一篇天下名文:《古今將軍論》。




託江鷺和簡簡的福,她前些時候特意去拜讀了那篇原本自己並不關心的文。那篇文乃喬世安所寫,當時未見其害,時隔兩年,文章之害方彰顯出來。




而姜循凝望著那些流離失所的人,囑咐玲瓏:“派我們的人送些湯餅米粥過去。”




玲瓏怔忡:“娘子,這不是我們應做的事。賑災應由朝廷大員做安排。何況你是未來太子妃,若出手援助,難免有搏名邀功的嫌疑,得人猜忌。”




姜循扯扯嘴角。




她靠在車壁上,漫聲:“我知道東府(中書省)西府(樞密院)他們的本事。文臣勢大,還有朋黨相爭,等他們定下章程,又不知得餓死多少人。




“邀名嘛,我本就邀名。我若沒好名聲,我怎麼做太子妃?”




玲瓏又要再勸她,想說太子最近對她態度曖、昧云云,然而姜循一句話堵死了玲瓏:“我舊年時候,就是孤兒,流離失所。如果沒有人接濟我,我也活不到等到貴人援助的時候。”




……至於說那個帶給她榮華富貴的貴人是姜太傅,姜循則不願多提。




於是,姜循回到內城的這幾日,便幾乎日日乘車去外城,帶著侍女僕從幫忙。城外便都知道這位未來太子妃的仁善,而其他貴女聽說,便也坐不住,不知是受家中指使還是她們自己的意願,她們也來城外幫忙。




賀明受太子之令,私下賑災。他亦知道姜循所為,在田野間遙遙見過那位貴女。




黃昏日下,美人立在衣著襤褸的平民間,衣襟染上金輝,一時間波光粼粼萬金碎落。




賀明看得怔忡痴然,又急急扼制自己不合時宜的念頭。隔著距離,姜循似乎發現了他,朝他望來。那漫不經心乜來的一眼,讓賀明潰不成軍,只遙遙向姜循作揖行禮,便逃命一般地離開了。




賀明便開始迴避與姜循見面的可能。




賀明再一次見到姜循,是在東宮。




那日,太子好像終於覺得冷落姜循夠了,他又聽說了一些姜循搏名、連帶他的名望跟著好起來的事,便重新邀姜循入宮,和姜循吟詩作畫。




賀明得太子召見,來談政務。




隔著珠簾,手持畫筆的姜循站在鋪滿宣紙的長桌上,望一眼簾後那身形模糊的青年男子,若有所思地收回目光。




如今賀家蒸蒸日上,賀明更是太子身邊新的紅人,聽說為太子辦了不少事。相對的,太子似乎不太召見張寂,不太信任張寂了。姜循已許久不見張寂,不知那人在忙什麼。




自然,在姜循看來,張寂“失寵”才是正常的。以那人的品性,那人和太子本就不是一路人,遲早分崩離析。只是賀明的到來,加劇了這個速度而已。




姜循心中稍想了下,便不再在意。她繼續作畫,旁邊宮人幫忙研磨。




太子跟隨賀明出去,在外談起賑災之事。




朗朗日下,金光如碎。暮遜手捏著眉心,頗為疲憊:“朝中還在吵……我想將這個差事交給你辦,那些大臣不同意。嗤,他們當真以為孤多在乎?賑災而已,辦的好是功勞,辦的不好是一身腥,他們以為孤想搭理?




“孤心煩的是,這些愚民偏挑此時入京,不知是不是被人指使的?說不定就是趙銘和給孤找事,若不把他們打發掉,七月壽辰……”




賀明垂著頭,已習慣太子的態度:愚民。




天下百姓失所,在太子眼中只是不聽話的“愚民”。流民入京,在太子眼中是黨爭相鬥。




暮遜又道:“孤真不想管這賑災之事,可姜循邀名,把孤扯進去了。國庫剛充盈,又要出錢……七月要到了,又得大賞百官群臣,孤的府庫也虧空許久啊。”




賀明抬頭,對上暮遜盯著他的炯炯目光。賀明被這種目光看得一凜,登時意會到太子的真正意圖:太子希望藉助賑災,發一筆財,充盈他的私庫。




先前彈劾百官之事,雖波及了暮遜的人,但抄家之舉平了國庫一直虧損的賬,暮遜便也不和姜循計較了。而今國庫不缺錢,暮遜便琢磨起自己的府庫。死了一個擅計算的喬世安是可惜,但是賀明比喬世安更擅長處理錢財賬務之事。




暮遜此時盯著賀明,意味深長。




賀明半晌道:“流民居無定所非長久之道,一直依靠他人賑災也非正道。不如僱他們蓋廟蓋房,給他們算工錢。東京城中活計極多,瓦舍街市一直缺傭,若有貴人作保,僱傭這些流民上工,便也可按常價給他們算工錢。待他們擺脫了此局,想留下的留下,想離開的離開,都是功德一件。”




此主意是不錯,但是,暮遜只是笑了笑,側過身去逗廊下籠中鸚鵡。




賀明低聲解釋:“貴人作保,中間作介,利潤不算少。”




暮遜微笑:“這些尋常法子,他人也想得出。就如你的上峰,戶部侍郎想理此賑災之事,給我寫的摺子便是這類主意。賀郎中,孤想將此事交給你辦……你得拿出說服孤的理由。”




烈日在上,賀明遍體微寒。




他良久之後,咬牙低聲:“臣可幫殿下減少支出,充盈私庫。這世間,有一味藥,名喚‘神仙醉”。只需小小一指甲蓋的分量,便能讓人迷幻神智,感知混亂。若混入給流民的賑災糧中,原先用的糧錢,許能省出大半來。省出來的,自然是殿下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