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睡覺的小泉同學 作品

第二十七章 柴米油鹽醬醋茶

從前燒個飯,需要花費半個時辰燒火,現在一塊蜂窩煤下去,便什麼都解決了。

就這些節省下來的時間,都絕對足夠潘雪兒發一筆橫財。

其次,米的方面,趙老闆給出的建議不多。

因為潘雪兒交給土木老哥的任務中,就包括了雜交水稻的研究和普及。

誠然雜交水稻,在口味、口感等方面,比不上地道的五常大米。

但在那個即將爆發戰亂的年代,十倍以上的產量,以及無懼惡劣環境的生命力,絕對可以成為農民們谷種的首選。

此外,趙老闆還給出了一個很寶貴的建議。

那就是將現代的精磨工藝,帶到古代。

現在人們吃的糧食,都是經過機器層層研磨過的。

古代人沒有那麼成熟的技術,如果打磨過程中,出了紕漏,煮熟了,就會像嚼石頭子一樣。

考慮到精磨大米的成本,尋常人家,或許無法當做口糧。

但是,如果能籠絡住各鄉士紳、大款富商,乃至皇親國戚們的市場,也是一筆極為可觀的收入。

尤其是皇室子弟,以他們那刁鑽的口味,只要嘗過精磨大米,就絕對無法再下嚥普通的糠米。

油,是一個利潤極為恐怖的領域。

古人吃的油,基本上都是用肥肉,熬煉出來的,譬如豬油,羊油。

先不說大量攝入這種油類,對於人體是否健康。

單單是其高昂的成本,就不是家家戶戶,都能支應得起的。

北宋就算再怎麼富庶,對於大部分平常百姓來說,半年吃一頓肉,也是常態。

在這種大環境下,哪家能捨得天天買肥肉回來煉油?

但是,現代的這些油,就不一樣了。

不論是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色拉油,成本都遠遠低於動物油。

而且,植物煉出的油,比起動物油,更便於長時間儲存。

買上一桶,即便一年用不完,都不會壞。

帝宋集團名下,有一家規模很大的油廠,海市大部分油類,都是由此生產。

趙老闆打算讓潘雪兒在有空的時候,到油廠去參觀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