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 作品

第8章 嘉禾登雲煥祥經

 可惜是在馬上,無法飲酒以暢懷,可即便如此,宗放的高論也是沁人心脾。

 “其實,凰氏能僭越,也是大綦兩代帝王耗盡國力使然,不止是大綦,大肇和大晟,乃至西面的後宇朝皆是如此,若中夏在如此虛耗下去,後果不堪設想。萬幸便是四國皆應時調養國力,只是過猶不及,諸國偃武修文,兵革不興,萬沒想到夾縫裡的東丹竟然做大,如今已經成了你我兩朝腹心之禍。”

 “是啊,大肇太宗睿帝以科舉取代察舉,宣宗章帝則以文臣掌武事,大興儒學,以禁軍取代世兵。賢兄雖以太宗為聖主、以宣宗為明君,但卻對此國策卻不以為然,所以才高八斗決不入科場,成了天下第一隱士;我朝太祖文帝分封,宣、景、文三代皇室為八駕龍王,定著姓明士庶,以中正察舉為制度,今上平定東國,則罷州郡兵馬,集天下兵馬於兩都,如今你我兩國除了邊境和中央,地方再無可一戰之兵。”

 柳晏也是上馬領軍,下馬安民的封疆大吏,如何不清楚現今是個什麼情形。大肇好歹只是以中央募軍替代地方募軍,基本上還維持著地方兵力,而大晟除了中央禁軍,地方上依賴的竟然是宗王與世家的本兵和部曲,常備兵馬維持治安尚且勉強,何談禦敵於外?若是東丹主力南下大晟,恐怕優先徵召的反而是東陸鮮羅三部的騎兵了。

 “如果還能持續三十年太平,我四國之民必能恢復過去面貌,我之所以不能苟同我朝太宗國策,只是擔心文武分立,且重文輕武,終於導致文恬武嬉的局面。裁兵抑武應有度,肇、晟兩朝於此動作急迫了些!大晟南征宿將相繼離世,我朝武將世家青黃不接。這才是關鍵所在,東丹把握時機著實恰當,故而此次乃是紫柏會盟以來,你我兩國最為危急時刻,若我兩國不能攜手平弭戰禍,天下格局將又一次鉅變。”

 二人點頭稱是。在大部分人歌舞昇平之中,還有如宗放、狐季子、柳晏等眼界清明之人,不只他們還有更多仁人志士也看到了花團錦簇下的兇險。可惜,這些人要麼處江湖之遠,要麼還是居廟堂之側,皆非能左右朝綱之人。所謂福禍相倚,此次東丹入寇即是絕境也是機遇,這也是諸人共同的觀點,也是為何他們即便知道諜情,也並未打算阻止這場戰事,全力阻止不僅徒勞甚至適得其反,缺少了外界的危機如何讓醉生夢死之徒振作起來!

 “虢先生,家學淵源深厚,又有仙長指點,可有以教我?”宗放見那虢玩垂首有所思之態,便出言詢問。

 “後進之人當不得先生二字,腆顏能伴隨先生側近已是僥倖,更豈敢有言以教先生。”

 “大儒先賢浮丘子嘗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三人皆於道學有所思考,恰逢其會,若能有所裨補闕漏,豈不妙哉!”浮丘子者乃是道門對於儒家至聖先師的稱謂,正如儒家稱道門玉清元始天尊為盤古元王、上清靈寶天尊為太上大道君;太清道德天尊為太上老君。

 “慚愧,我以觀微之術聞名於師門,學問並非在下所長。自從效力王業以來,也是以術數僥倖成功。若是想要在此上再有增益,非取眾家之所長方可。”

 “不過,這幾年來,刺奸於大晟朝野內外諸多行事漸覺吃力,幾次暗查行動總是橫生枝節,難竟全功。國司將察查內外重任交在我的手中。誰料層層抽絲剝繭後,總有千絲萬縷的線索將登雲閣與此聯繫起來。只是,其中操作的雖然巧妙,但仍是讓我覺察到陰謀味道。尤其是,當我能確定先生是登雲閣主人時,我更能篤定是有幕後人物意圖讓刺奸與登雲閣互相纏鬥以漁翁取利!”

 虢玩將話引到了正題,這是向宗放表明心跡,畢竟兩人彼此陌生,又是各自擔著國家重任,話說的越透越好。旁人總以為作暗諜私密事之人,必然是口是心非、心狠手辣之輩,其實這等認識對也不全對。暗諜也好刺奸也罷,只對一類人能敞開心扉說些真話,那便是同道中人。同行之間,虛情假意實在多餘,能說上話的要麼是面對面的生死相搏時,要麼是攜手共進退一致對外時,這時說些實在話或可擾亂敵人心神,或可進一步取信於人。這道理宗放懂得,虢玩也懂得。

 “刺奸中有以為登雲閣是幕後之人,乃是挑動東丹南下,禍水東引的罪魁禍首。但我既知先生身份,必不會為私心作唇亡齒寒之舉,因而進言於狐季子並請纓與先生當面一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