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 作品

第34章 海光浮影亂行舟

 “三叔父,您老就眼看著我們瞎折騰,耽誤時候?”

 蘆頌也不畏懼這未來的老泰山,話語間頗有些責備之意。

 “有甚麼耽誤時間的?閒著也是閒著,就權當看你們唱了出摺子戲!”

 仝霽雲不以為意,轉而向外高喊,

 “到什麼地界了?”

 立時便有人回傳,原來海船沿著海岸線外圍已經距大明府二百餘里了,再往南去百里便是光化港了。

 光化港說是港口,其實規模並不大,但是放在永州東北海隅也有一席之地。原因便是這東丹與大肇自太宗朝起數十年紛爭不斷,為了防止東丹從海陸兩面入侵,整個大肇東北部便是按照加大縱深,遲滯敵人的目的,而用數百座城砦堡壘、千百里壕溝高牆以及沿著渤海海濱自環繞大明府的大明湖瀉湖至光化城南長三百里,廣百里的數千大小瀉湖、池沼、泥塘、水澤構成了嚴密的防禦體系。

 在這樣的防禦體系上,沿著海濱除了大明府這樣的天然良港,其餘港口皆為了防衛需要而演變為海濱城堡,也正是這樣的海濱面貌才能滋養如仝家這般的各色海商巨客。

 “光化城?”

 “正是光化城!”

 “且不說光化城港口已經多年沒有修整,近乎荒廢,只說光化城方圓百里皆是沼澤水澱,如何能快速穿行?”蘆頌接過話頭。

 “哈哈哈,”仝霽雲不禁得意的開懷大笑。

 “書生啊書生,你只知道在書本里找根由,卻忘了眼前人!”

 蘆頌被這話堵得有些不明就裡。

 “你莫非忘了我仝氏本就是光化城的鄉人?”

 仝霽雲拍了拍自己的胸口。

 “你所言的兩件事於我而言皆不在話下,所謂光化城外港年久失修不假,但是城東北自有瀉湖通海,這瀉湖也與光華城外的大野澤有水道相連,外人不知道此中利害,對於我仝家乃是輕車熟路!”

 蘆頌恍然大悟,只記得仝家現在是海西豪商,也是父輩才從大野澤走入大海的。鄉人鄉土,自然能知悉更多通途。

 “如此甚好,全憑三叔安排!”

 三郎聽罷更覺得如此行事更有把握。

 “水面上的事兒當然要聽我的安排!”

 仝霽雲是個爽利漢子,即刻開始安排,海賊出身沒有辦事拖沓的,因為拖延往往意味著死亡。

 “三郎!”

 “爹爹!”

 “帶著大夥兒下去收拾東西吧,再休息會兒,咱們向西還有走幾十裡水路,半個時辰後再上來!”

 仝霽雲面對眾兒郎也囑咐道。

 “後生們皆入艙抓緊休息,從這裡往西頂風航行也不過一個多時辰,養好精神,後面的路才順當!”

 待他再轉向手下說話,神情已經收斂,赫然是海上雄主的風采。

 於是海船之上所有人皆按部就班忙碌起來。

 三郎回到了船艙,心潮跌宕,這是他第一次在大事上做出了自己的決策,唯一遺憾就是父親並不在身邊。此次遠行,對他是一次艱難的嘗試,無論如何,走出這一步,三郎竟有海闊天空的感覺,其實對於少年,尤其是將要成年的兒郎,並非是天翻地覆的鉅變才能促進他的成長。師長尊親的隻言片語、點點滴滴,便是耳濡目染更能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一個人,乃至其一生。

 三郎並未感覺到興奮或者不安,而是更為沉靜,這是他的根性,也是他最與眾不同之處,越是大事臨頭,他越是沉靜穩重,越是能理智面對。

 風鳴也感受到小師弟的內在變化,在本質上,他們兩人更為相似,只是風鳴關鍵處綻放的是鋒芒,而三郎則是更為含蓄,一陰一陽相得益彰。

 二人也無什麼需要收拾打理之物,於是回到船艙繼續默默打坐,無需交流,甚至無語眼神交匯,所謂知己並非日夜相伴、並非相識於微末,世間總有這般,彼此只是感受對方存在,便是心安!

 慢慢的,二人進入了冥思忘我的境地,精氣收斂,神光收藏,忘我間天地時間也做了虛空,等二人回過神來,中間的盤香已經只剩一點香頭,到時候了!

 辰時晨也,陽氣充足,背後曦和漸起,金輝鋪滿海波,天地一片和煦。

 一行人在此聚首在尾樓之上,只是艙內長案上陳列又大不同。

 一漆匣之內乃是文書之類,再有則是整整齊齊的衣料穿戴之物,至於六郎他們抬來的木箱,又增加了些許物什,更有幾個未打開的皮質箱具並著蘆頌的百寶箱也羅列一旁。

 至於吃食酒水也早已準備妥當,諸人也不拘俗禮,邊用朝食,邊聽仝氏父子交待事務。

 “這是為大家準備的憑由和行單,”為諸人在旁一一說明的是仝三郎,一身儒生打扮,若非見識過此人的江湖氣,實難想象如此雅士竟是殺伐果決的海上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