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 作品

第37章 九重深念朔庭空

 這一路風情美景與風鳴、蘆頌無關,一個是心無旁騖,另一個則是心有所屬,此時的心思都在鑽研這六壬隱語上去了。偏偏這等冷漠態度反而更吸引一路上的女子們側目,也幸好有鬼瞳和十一郎兩個惡煞面孔,便是那大膽的商女也不敢上來搭訕。柳二郎與仝三郎二人倒是挺投機,沒多久便是勾肩搭背,仿若是親兄弟一般。

 只有宗六郎真個把自己當做伴當般,做了隊尾的車把式,照顧著馱馬行李。至於六郎早拉著三娘撒歡的在路旁撲蝶戲鳥,一個童趣盎然,一個少女本色,兩人玩的不亦樂乎。

 也幸得從莊園取了三駕車馬和三頭乘騾,眾人才能怡然自得。

 聽得蘆頌召喚,鬼瞳接手了三郎的活兒,於是三郎換乘了騾子,來到蘆頌與風鳴廂車旁。

 “三郎,我與清鵬兄這草草理出來了六壬九課隱語規則,你來參詳參詳,此物若是在咱們手中搞出名堂,乃是術數之學傳承以來得以再闢蹊徑、發揚光大之宏途啊!”

 三郎雖然沒有看得那麼長遠,卻也極為重視此事,反倒是始作俑者柳二郎則悠閒地與仝三郎信馬游韁,好不自在。

 三郎接過蘆頌遞過來的稿紙,寥寥一兩頁麻紙寫就下的東西,說不得便改變了天下情信格局。雖然內容簡短且潦草,卻絕對是用心之得。

 風鳴更是敏銳地從軍事需要出發,仔細揣摩,定下了三點隱語原則。聽師兄闡明其中要點,三郎也由衷贊同,若論格局之大,立義恢弘,做事嚴謹,自己實在無法與師兄企及。

 按著風鳴定下的原則,即內則化繁為簡,外則疊見雜出,要的便是自己人好操作,外面人搞不懂;其次便是六壬為本,不以人意為轉移,唯以天時為綱要,所有規則完全按照節氣時令之天道衍變,杜絕人為干擾,導致信息流失;最後一點尤為關鍵,畢竟六壬之術雖然通曉者寥寥,但是畢竟也是道門顯學,因此關於隱語底稿便是核心,有此底稿便有參破其中規律之法,否則便是緣山求魚,求而不得。

 三郎雖然年幼,卻與風鳴一樣乃是清虛門下弟子,更得宗放手把手的教誨,只略略觀之便知其中利害,也明白風師兄的高瞻遠矚。

 很多事便如縱虎出柙,只需點破,無數能人異士便能將此發揚光大。比如這六壬隱語,只需將操作之法傳出去,恐怕不多時便會出現基於太乙、遁甲、紫微、六爻之術的各類隱語出現。

 太乙、遁甲、紫微、六爻之術乃是中夏各邦國宮廷視若珍秘,絕不外傳的道法術數。莫看他們幾個拿著六壬做這等事,看似遊戲之作,其實乃是仰仗清虛宗集真觀的庇佑,仰賴宗放這等名士顯宦的教育,若非如此,便是士紳多半隻知其名不得其實,而民間更是聞所未聞。

 此等術數,莫說各國中樞視若珍寶,便是道門以仰賴於此才廣大門戶,開宗立派。

 何謂術數,便是中夏始祖,明四時,辯陰陽,因天象而作 ,因地勢而息,以數理法算而通自然之道。

 中夏始祖有天皇、地皇、人皇者。

 天皇者盤古氏也,化生元始天王,分清濁之氣而辯陰陽,化生萬物;

 地皇者女媧氏也,化生后土皇地只,始創文明,定天地法則,衍生萬民;

 人皇者伏羲氏也,太一正神也,乃人間天子之肇始,居大河而作河圖,徙洛水而成洛書,以河圖洛書而推演先天八卦,此乃道門玄法之肇基也。

 人皇傳燧人氏,再傳神農氏,三代而至軒轅氏黃帝也。

 黃帝,五帝之首,中夏人文始祖也,厚德天下,而感應天道,玄女、廣成子、老子皆顯聖下凡,以真經、神符、仙冊傳授,於是道統流傳於世。

 三皇五帝之治,民風淳樸,天道昭昭。

 五帝衍生至堯帝建政,則世風日下,天道赫赫。

 當時便有帝嚳後人大庭山九日部落作亂,乃有元始天尊弟子廣成子化生大羿,不僅蕩滅叛亂,還傳弓法劍陣於後世,世人拜為沖虛真仙,便是道教人間第一代教主,其道法乃靈劍天罡之正宗;

 堯帝禪讓舜帝。

 當時,中海之濱,會稽山至鹹陰島,三山皆崩裂,噴湧地火三月不絕,其後四凶作亂,洪水肆虐,萬物嗷嗷,萬民囂囂,於是大禹臨危受命,父子兄弟十三年治水而消弭中夏災亂,因而受禪。

 禹帝治水時,乃有沖虛十二巫祖襄助,輔佐大禹以至成功。

 宇朝開創,大啟乃以炎陽為神只膜拜之,尊十二巫祖為大羅十二金仙,其中魁楚者太虛真人赤松子,前承元炎黃,後法堯舜禹,乃道教第二代教主,也是宇朝首位太卜,依先天八卦,集元黃典籍,作‘連山易’,視日以占卜,用符水寶籙驅使鬼神之力,此乃符籙煉氣之開創。又尊巫山十姆為聖母,乃道教坤道之源,瑤姬尊為靈華夫人,妙用真人,雲華聖母。

 後來大桀失德,玄女化生玄鳥,感生大湯,乃有成湯革命。